得了心力衰竭,“利水限水”是关键!

时间:2023-11-18 21:19:3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编者按

容量超负荷是急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因此,控制液体潴留,减轻容量超负荷,是缓解心衰症状、降低再住院率、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是治疗充血性心衰的基石之一。本文通过一则病例带大家了解心衰容量管理方案。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78岁,女性

主因:“间断胸痛1年,加重4小时”入院

病症:患者于入院前1年间断在劳累时出现胸痛,呈闷痛,持续数分钟,未予重视;入院前4小时患者胸痛发作持续不缓解,伴喘憋,不能平卧,查心电图提示II、III、aVF、V4-V6导联ST段压低,考虑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心力衰竭”,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我科。

1 入院检查

体温36.7℃;心率122次/分;

血压104/67mmHg,神志清楚,急性面容,端坐位。周围皮肤稍冷,大动脉搏动正常,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可闻及湿性啰音,听诊心率122次/分,心律齐,心音低钝,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未闻及心包摩擦感,腹部检查未见异常,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

2 辅助检查

肌钙蛋白(TnT)2.18 μg/L;肌酸激酶(CK)248 I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35 U/L均增高,提示心肌细胞坏死;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12324 ng/L;

血气分析:pH 7.41;PCO2o 34 mmHg;PO2o 92 mmHg;HCO321.06 mmol/L;碱剩余(BE)3;乳酸(Lac)2.5 mmol/L,提示患者心功能不全,早期休克表现。

心脏彩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升主动脉扩张,主动脉瓣硬化并少量反流,二、三尖瓣少量反流,左心功能测定轻中度受损,左心室射血分数:46%。肺部超声可见B线。

3 初步诊断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功能Ⅳ级(Killip分级)。询问患者家属既往行冠脉造影提示冠脉重度钙化,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考虑其介入治疗风险极高,暂选择药物保守治疗。

4 诊疗经过

为避免心室重构后患者再次发生急性心力衰竭,入院后给予5%氯化钠注射液50 ml+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0.5 mg微量泵泵入,泵速为0.01 μg/(kg·min),后根据血压调整泵入速度,同时予以5%氯化钠注射液30ml+呋塞米60mg微量泵泵入,泵速为6ml/h,同时给予镇静及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维持液体负平衡。患者胸闷、气短症状于次日明显好转,为进一步降低心肌耗氧及交感兴奋,给予美托洛尔片12.5 mg bid。 

治疗3天后:患者肺部听诊啰音消失,下肢水肿消失,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在6-10cm H2O,NTproBNP由23124pg/ml降低至1425pg/ml,血气分析:乳酸由5.6降低至1.3。于住院后7天患者突发心慌,查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心室率130次/分。即刻给予胺碘酮150mg静脉注射,1mg/min静脉泵入治疗,后转为窦性心律,次日后改为胺碘酮200mg tid口服治疗。应用静脉利尿剂1周以后,患者血肌酐稳定无进行性升高,开始口服利尿剂呋塞米及螺内酯并保持总液体平衡,限制病人液体入量在2000ml以内。同时加用纠正心衰的标准化药物治疗(沙库巴曲缬沙坦),血压维持在110/70mmHg左右。

出院后:口服药物为吲哚布芬100mg bid联合氯吡格雷75mg qd双联抗血小板、阿托伐他汀20mg qn降脂稳定斑块、美托洛尔12.5mg bid降低心率、沙库巴曲缬沙坦25mg bid改善心室重塑、胺碘酮200mg tid维持窦律、呋塞米20mg qd联合螺内酯20mg qd利尿、艾普拉唑5mg qd抑酸保护胃黏膜治疗。同时考虑到麝香保心丸具有芳香温通,益气强心的功效,能保护血管内皮,促进血管新生,有效改善心肌供血的作用,改善患者微循环情况,给予麝香保心丸2粒tid治疗。出院后随访1月,患者未再发胸闷胸痛等不适,每日尿量约1000ml左右,体重基本稳定,夜间可平稳入睡。

5 容量状态评估

典型心衰淤血症状:包括左心功能不全导致的肺淤血症状、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平卧后干咳、静息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和右心功能不全导致的体循环淤血症状(水肿、腹胀、纳差等消化道症状)。存在上述任何一种症状,均提示容量超负荷;血肌酐、尿素氮是反映肾灌注和肾损害的指标,血尿素氮/血肌酐比值>20∶1,尿肌酐/血肌酐、尿比重或渗透压升高等均提示容量不足。根据利钠肽进行容量评估时一定要动态监测利钠肽水平,确定患者"湿体质量"(容量负荷过重时)和"最佳容量"对应的利钠肽值。超声评估下腔静脉塌陷指数下降、下腔静脉直径增宽、出现肺部B线等提示容量超负荷。

6 容量评估管理

利尿剂是唯一能够充分控制液体潴留的药物,是急慢性心衰治疗的基石之一,急性失代偿性心衰的主要治疗目标是有效纠正容量超负荷[1]。对于急性新发心衰或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期患者,首先判断患者总体容量状态,结合血压水平、外周组织灌注情况决定容量管理方案,启动容量管理流程。确定去除淤血需满足:颈静脉压<8cm H2O,无端坐呼吸,基本无外周水肿。

静脉应用利尿剂治疗结束后,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已达到理想干体质量,且血肌酐稳定无进行性升高,可开始口服襻利尿剂并保持总液体平衡,同时加用纠正心衰的标准化药物治疗;(2)无容量超负荷情况下,血肌酐升高、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则暂停利尿剂,直到血肌酐水平稳定至少12h后开始口服利尿剂治疗;如果血肌酐持续升高或血流动力学持续不稳定,则可考虑适当补液。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心力衰竭容量管理中国专家建议[J].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中英文),2018,2(1):9.DOI:10.3760/cma.j.issn.2096-3076.2018.03.004.

上一篇: “三高”共存下,管理好血糖、血压和血脂,...

下一篇: 如何正确测量血压?诊室血压测量要点有哪些...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