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分析:肺磨玻璃结节伴血管征,随访2年半了,开不开?

时间:2023-12-05 11:33:0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前言:肺磨玻璃结节持续存在的多是肿瘤范畴的,但到底需要不需要开刀,以及什么时候开,真的是不同医生意见不一致,甚至不同医生可能手术还是消融的意见也各不相同。我们一般是从影像上来判断风险高低,关键是密度高低,纯不纯,有没有血管进入。但今天分享的这个结节确实是磨玻璃结节,而且随访过不吸收好转,持续存在,也有见到血管进入。前后问诊了我四次,但我仍倾向继续观察随访,这是为何?会耽误病情吗?

简要病史:

患者男性,56岁,检查发现肺结节,没有呼吸道症状。

影像展示与分析:

先看2023年11月份的影像:

图片

病灶出现,在右肺下叶,是磨玻璃密度,位置不太好,有些靠中间,见到有微小血管走向病灶的样子。整体轮廓较清,瘤肺边界清楚。

图片

密度似乎不是特别均匀,整体轮廓与边界清。

图片

有微小血管进入病灶,灶内有点状偏高密度,整体轮廓与瘤肺边界清,是典型的恶性影像特征。

图片

病灶中间有点状高密度,边上有微小血管进入,而且与前面层面不是同一方向的同支血管。

图片

病灶类三角形,靠右后侧有小点状空泡样征,是扩张的细支气管吗?病灶位置确实不太好,离段支气管很近,而且在分叉处。

图片

有血管略增粗走向病灶。

图片

边缘部位也是磨玻璃密度。

图片

边缘区域病灶的样子。

影像印象:

右下这个病灶是磨玻璃密度,而且随访过,整体轮廓与边界清楚,又有多支微小血管进入,还有小空泡征似的,边缘不光滑,有点毛糙。是较为典型恶性的影像表现,微浸润性腺癌可能性较大,也不能完全除外浸润性腺癌的贴壁为主型,但它的位置不太好,如果手术要联合肺段或基底段切除,损失较大,感觉有点可惜。个人觉得能熬再熬下比较好。当然熬过关又怕耽误治疗,影响预后。那么除了影像细节特征以外,我们不觉要看什么来判断风险高不高呢?显然随访前后的对比更能反应病灶到底危不危险。如果随访并无进展,那么肯定不会是高风险的,即使不纯或即便有血管进入。

影像对比展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上面展示不同时间段的情况,显然说不上有什么变化进展。

我的意见:

右下结节持续存在,轮廓与瘤肺边界清,考虑是肿瘤范畴的,以微浸润性腺癌可能性较大,但鉴于一是位置不好,太靠中间,切除的话范围较大;二是随访进展并不明显,总体风险应该仍不算高。个人倾向继续随访,半年复查,如果有进展,包括密度增加,进入的血管异常增粗或范围明显扩大时,则要及时干预处理。如何手术建议到时候三维重建后再考虑决定。意见供参考!

感悟:

肺结节太着急开怕开早了,过早影响肺功能与术后生活质量,也怕后续同侧再检出新的病灶又要开刀;太迟开刀又怕随访过头,影响预后或切除范围会不同于早开,这真的是个纠结的事。加上目前医院普遍较为积极,一是有手术量、业务量方面的需要;二是也怕耽误病情,不如积极点开;当然也有的是患者过于焦虑,熬不住。这也是之所以肺结节的诊断要个体化、个性化的要旨所在。我们不断通过病例分享与总结,也是希望找到这个平衡点,力求找到最为合适的干预时机,既对机体影响更小,又不影响预后,还能减少可能情况下的干预次数。

上一篇: Haematologica:新药时代MM...

下一篇: IVD技术丨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核酸检测(...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