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兵教授:免疫双抗卡度尼利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研究解读

时间:2023-12-14 16:43:0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编者按:2023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免疫肿瘤年会(ESMO IO)于12月6日~12月8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会上公布了多个瘤种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肿瘤学专家和其他相关学者提供高质量的学习和交流机会。其中,在ESCC领域,会上报告了一项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黄镜教授发起的卡度尼利单抗联合紫杉醇和顺铂一线治疗ESCC的研究。医悦汇【学术交流】栏目特邀河南省肿瘤医院陈小兵教授对该研究进行详细解读,并探讨ESCC目前一线治疗格局及未来展望。

食管癌的治疗现状

食管癌是我国高发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居所有恶性肿瘤中第五和第四位。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的兴起与发展,免疫治疗改变了整个食管癌治疗的格局,多项研究证实了免疫治疗在晚期食管癌的治疗中的疗效优势,但无论是一线治疗,还是二线治疗,疗效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未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新的免疫联合模式正在探索中,期待满足更多患者长期生存获益。

研究简述

我们今天解读的研究是一种新的免疫模式-双特异性抗体联合化疗的治疗模式探索。

卡度尼利单抗联合紫杉醇和顺铂一线治疗ESCC,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临床研究,该研究PI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黄镜教授,该研究初步数据中稿2023年ESMO IO,并在会上以poster形式发布初步数据。旨在评估卡度尼利单抗(10mg/kg, iv, d1, q3w)联合紫杉醇和顺铂一线治疗晚期食管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联合治疗6个周期后,使用卡度尼利单抗单药继续治疗最长24个月。主要终点是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终点包括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疾病控制率(DCR)和安全性。

结果显示,截至2023年9月21日,共纳入22例患者,中位年龄61岁,50.0%为PD-L1 CPS<10患者。在15例可评估疗效的人群中,13例患者达到PR(Partial Response),2例患者SD(Stable Disease),ORR为86.7%,DCR为100.0%,中位PFS和OS还未观察到。在PD-L1 CPS≥10和PD-L1 CPS<10的可评估患者中,ORR分别为83.3%(5/6)和88.9%(8/9)。7例(31.8%)患者出现3-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2.7%)、白细胞减少症(9.1%)和低钠血症(9.1%),其中3例(13.6%)出现免疫相关不良事件,无5级TRAE发生。无论PD-L1表达高低,卡度尼利单抗联合化疗作为晚期ESCC的一线治疗显示出良好的ORR和可控的安全性,更多的生存数据将在未来报告。

研究解读

卡度尼利单抗是中国本土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PD-1/CTLA-4双靶点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既往报导的CheckMate-648研究证实了抑制PD-1和CTLA-4的双免疫联合治疗对食管癌患者的明确生存获益。由黄镜教授发起的该研究探索了卡度尼利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ESCC 的初步疗效,研究表明客观缓解率(ORR)高达86.7%,疾病控制率(DCR)为100.0%,数据令人鼓舞。

针对两个免疫检查点的卡度尼利单抗联合化疗可能可以进一步提高单一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的效果,此外相对于PD-1抑制剂和CTLA-4抑制剂两药联合方案,PD-1/CTLA-4相结合的双特性抗体有可能降低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也有可能提高临床疗效,这是新一代免疫治疗的一种手段。

从该研究的初步数据来看,晚期食管癌一线治疗,卡度尼利单抗联合化疗有可能是一个新的治疗标准,我们期待双特性抗体的疗效在更多临床研究中得到进一步验证。

结语

PD-1单抗联合化疗已经成为ESCC一线治疗的标准,但疗效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双特异性抗体卡度尼利单抗在ESCC一线的治疗初步表现令人鼓舞,也可能会成为新的一线治疗标准。但我们也应注意到,作为新兴的免疫治疗手段,双特异性抗体仍需更多的临床验证来支持其更广泛的应用。

上一篇: 病理规培图库||腺泡状横纹肌肉瘤

下一篇: 前沿进展 | PARP抑制剂获益患者高达...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