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 Psychiatry:体重指数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剂量依赖性关联以及随时间的变化

时间:2024-05-24 06:03:1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青春期是一个重要的发育阶段,但青少年也面临肥胖等健康问题日益严重。许多因素导致肥胖增加,如高热量饮食、科技下降活动量、运动减少以及营养健康促进不足等。2016年,全球有3.4亿儿童和青少年超重或肥胖。

文献显示体重指数与精神状态关系复杂。一些研究发现其呈U型关系。但这些研究往往只来自个别国家或时间段,难全面分析不同文化背景和时代下这一关系。性别和年级可能影响体重指数与精神状态关系。性别差异可能源于生理发育阶段和社会期待之分。随着年级升高,青少年面临的挑战也在增长。但关于不同地域和年级下此关系变化趋势的研究尚少。

本研究采用2002-2018年来自欧美多个国家的大量青少年样本,采用分组分析研究体重指数与精神状态关系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以及不同性别和年级下的剂效关系。

作者使用了学龄儿童健康行为(HBSC)研究的数据,该研究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跨国研究项目,旨在评估欧洲和北美青少年的健康、福祉和行为。使用评估心身问题(感觉低落、易怒、紧张、睡眠困难、头晕、头痛、胃痛和背痛)的 8 项工具测量心理健康。青少年在过去 6 个月中以 5 分制(每天到很少/从不)报告了这些担忧的频率。对回答进行反向编码(0-4)并加总为总分(0-32),分数越高表示心身问题越多。BMI的计算方法是:参与国的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表 1.研究人群的描述

考虑的混杂因素包括因素包括社会人口学变量,如青少年的年龄、性别和家庭富裕程度。作者还调查了屏幕时间、身体活动、与父母同住、兄弟姐妹的存在、自评的学业压力和被欺凌的经历等因素,因为这些变量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既定关联。 

统计分析方面,作者通过多层次广义加法模型 (GAM) 拟合数据来探索 BMI 评分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联,以心身问题为结果,以 BMI 评分为暴露,控制调查年份、性别、与父母同住、兄弟姐妹的存在、学业压力、被欺负的经历、家庭富裕程度、屏幕时间、 和体力活动。其中,BMI、家庭富裕程度、屏幕时间和身体活动表示为平滑样条。

图 1.心身问题作为体重指数 (BMI) z 分数函数的广义加法模型(按调查年份划分)

研究结果显示,氧合素处理组在道德情绪评价中的内疚和尴尬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在道德判断中的同意率也有差异。而精氨酸处理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明显。进一步结果表明这种影响可能由于氧合素处理增强了参与者从他人立场体悟自身行为后果的能力。

图2.心身问题作为体重指数 (BMI) z 分数函数的广义加法模型,按调查年份和性别划分

体重指数(BMI)与精神生理症状呈“U”形相关。正常体重和低体重区间精神症状最轻,超重和肥胖区间则最重。随时间推移,同一BMI指数值对应的精神症状程度不断升高。同一BMI指数,女生的精神症状程度大于男生;“U”曲线在男生中更明显。同一BMI指数下,升学程度越高,精神症状程度越重。“U”曲线在高级程度越不明显,这一规律在女生中表现更明显。

图3.心身问题作为体重指数 (BMI) 分数函数的广义加法模型,按调查年份和年级划分

进一步分层分析结果与主要结果一致。整体结果表明,BMI与精神健康存在“U”形关系。随时间、性别和学历水平的差异,这种关系呈细分变化态势。

表 2.体重指数 (BMI) z 评分类别与心身问题的关联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通过大规模样本检验并阐明了BMI、精神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动态关系,为健康监测和干预提供依据。

原始出处:

Chen SZhang HGao M, et al. Dose-Dependent Association Between Body Mass Index and Mental Health and Changes Over Time. JAMA Psychiatry. Published online May 15, 2024. doi:10.1001/jamapsychiatry.2024.0921

上一篇: Eur J Trauma Emerg S...

下一篇: 切不完的肿物,不是恶性肿瘤,而是这种病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