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道丨干货】病理基础——子宫颈病理组织学

时间:2024-05-28 22:02:1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子宫颈大体解剖

子宫颈指的是子宫下段部分,是子宫延长的纤维肌性部分,大致呈圆筒状,成人平均长2.5~ 3.0cm,横径2.5~3.0cm。子宫颈分为两部分,即宫颈阴道部和宫颈阴道上部。

外子宫颈:宫颈阴道部的外表面被称为外子宫颈。

宫颈外口:宫颈管在外子宫颈的解剖学开口。

宫颈内口:宫颈管的上界称为宫颈内口,此处并不形成明确的开口,而是宫颈管呈漏斗状逐渐扩大,宫颈管上皮逐渐过渡为宫体下段的子宫内膜。

宫颈管:子宫颈外口和内口之间的部分。

图片

图片

正常宫颈。标本已切开,显示宫颈管大体形态,与光滑的宫颈外口相对比。鳞状柱状上皮镶接处(箭头)清楚可见。

图片

正常宫颈。横切面,正常宫颈具有锯齿状乳头状折皱, 形成宫颈管内膜皱襞。

 外子宫颈(鳞状上皮)

图片

外子宫颈其他细胞:

内分泌细胞、Langerhans 细胞(抗原呈递)、含黑色素的细胞(可能是少见的子宫颈黑色素瘤和蓝痣的起源)。

病理诊断要点:

1、挖空细胞和糖原空泡:

  • 两者都有核周空晕,但诊断挖空细胞(有时称为葡萄干样细胞)必须具备核的异常,如核增大、核膜不规则等。正常子宫颈鳞状细胞的染色质均匀,而挖空细胞的染色质呈黏丝状。

图片

外子宫颈成熟的鳞状上皮,显示从基底细胞到表层细胞的正常成熟顺序。细胞质因糖原蓄积呈空泡状。

图片

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 1)。可见典型的挖空细胞,核大、深染,染色质不规则,偶见双核细胞。

2、激素对鳞状上皮的影响:

  • 黄体期和妊娠期内, 由于孕酮水平很高,子宫颈鳞状上皮以中间层细胞为主。

  • 绝经后鳞状上皮主要由基底细胞和副基底细胞组成,细胞质稀少,细胞质内糖原少或无,核质比倒置,类似于HSIL。但萎缩性上皮的基底和副基底细胞无核的异型性,而HSIL的肿瘤性上皮一般具有核异型性和核分裂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16 有助于鉴别诊断。

图片

绝经后宫颈鳞状上皮萎缩。不成熟细胞与高级SIL (CIN) 中的细胞相似。

图片

HISL(CIN3),核大,异型明显,核分裂易见。

 宫颈管-单层粘液柱状上皮

单层粘液柱状细胞:

上皮细胞核一般较小而长,深染,常位于基底部,核上方为充满黏液的细胞质,整体呈栅栏状排列。有时可见杯状细胞。月经周期时,宫颈腺上皮细胞核将向中层和表层移动并可见继发性核下空泡。

其他细胞:

纤毛细胞、柱状上皮下的储备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

病理诊断要点:

  • 再生、妊娠和肿瘤转化时,子宫颈柱状上皮细胞可以核增大,变圆,核仁可变得明显。但在非肿瘤性子宫颈管细胞中很难看到核分裂象,如果子宫颈管上皮中易见核分裂象,尤其是核增大、核仁明显时,应当考虑高分化腺癌或原位腺癌。

  • 当出现大量纤毛细胞时,称为“纤毛(或输卵管)细胞化生”。纤毛细胞本身可以形成大而深染的细胞核,类似肿瘤细胞,当怀疑高分化腺癌时,纤毛的出现提示为良性,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特征。

  • 宫颈管并没有真正的腺体,而是表面上皮突入其下间质所形成的复杂的裂隙。当间质裂隙所内衬的子宫颈管上皮增生时,从裂隙延伸出侧向管道,从而形成类似于腺泡的组织学模式,这些侧向管道被命名为“隧道样腺丛”。

图片

正常宫颈管黏膜,大多数核位于基底部。当出现核增大和顶部黏液消失时,应仔细检查以除外肿瘤性转化。

图片

(绿色框内:纤毛细胞;红色横线:表面纤毛)

图片

(红色框内:纤毛细胞化生)

A 宫颈管纤毛细胞。正常宫颈管黏液上皮由含黏液细胞和少量纤毛细胞混合构成。B 和C 为宫颈的输卵管化生;

B. 纤毛细胞显著时,可类似于宫颈腺体不典型增生或者原位腺癌。低倍镜下可见明显核仁,与腺体不典型增生相同;

C. 高倍镜下清晰的纤毛证明是纤毛细胞化生。

 移行区定义

鳞柱交界区:

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的连接处,称为鳞柱交界区。

原始鳞柱交界区:

出生时宫颈外的天然鳞状上皮与宫颈内柱状上皮邻接的位置,整个生育期均位于外子宫颈,解剖学位置恒定。

功能性鳞柱交界区:

子宫颈管柱状上皮外移,被鳞状上皮取代所形成的新的鳞状上皮与柱状上皮交界区,功能性鳞柱交界区通常不规则,呈斑片状,其轮廓和位置在整个生育期内不断变化。

移行区:原始鳞柱交界区和功能性鳞柱交界区之间的区域,移行区的组织学特征是存在化生上皮“鳞状上皮化生”。肿瘤性改变最常发生于移行区。

图片

宫颈移行区

图片

鳞柱交界区,右侧成熟的鳞状上皮移行为子宫颈管柱状上皮。

 移行区上皮

移行区上皮:

子宫颈管黏膜上皮转换成鳞状上皮。2种形成机制:鳞状上皮形成鳞状上皮化生,通常所称的"鳞状化生“包含了化生和鳞状上皮形成这两种形式,因此容易使人混淆。

1、鳞状上皮形成:成熟的鳞状上皮长入子宫颈管柱状细胞之下,将其推离基底膜,导致柱状细胞逐渐退变和脱落。

病理诊断要点:

  • 向下生长的鳞状上皮延伸入宫颈管柱状上皮裂隙,最终会累及腺性裂隙的开口,若堵塞腺体开口时,则会形成黏液囊肿(Nabothian 囊肿)和形成充满嗜酸性分泌物的隧道样腺丛。也可深部生长形成表面上皮下间质内的良性鳞状上皮岛。

  • 深部间质内的鳞状上皮岛和浸润性癌鉴别:鳞状上皮岛可表现为核增大,核仁明显,但是这些细胞并没有浸润癌的间变特征,包括多形性、染色质异常或者异常核分裂象等。细胞岛轮廓平滑,没有不规则的间质浸润,没有促纤维结缔组织反应。

2、鳞状上皮化生:子宫颈黏液柱状上皮下储备细胞增生,然后分化为鳞状细胞而不是黏液分泌细胞。

病理诊断要点:

  • 不成熟鳞状上皮化生和HSIL鉴别:不成熟鳞化细胞质相对稀少,核常拉长,可类似HSIL细胞,但细胞核一致,核轮廓较光滑。有可能见到核分裂象,但总是位于基底部,且无异常核分裂象。HSIL 中核仁一般不明显,而化生、上皮形成和宫颈炎的反应性改变中核仁常较明显。

图片

移行区上皮形成机制

图片

鳞状上皮形成。狭窄的鳞状上皮舌状长入外翻的宫颈柱状上皮下,并将其从基底膜上提起。宫颈柱状细胞随后退化并脱落。

图片

右侧为不成熟的鳞状化生。细胞没有成熟的证据,类似于鳞状上皮的基底层细胞。此型化生可与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混淆。

 子宫颈间质

1、纤维、平滑肌组织:

外子宫颈:主要纤维弹力组织,其间分布有少量平滑肌束。间质中含大量血管。

子宫颈管:也主要为纤维弹力组织,其上末端的表浅层纤维间质逐渐融入宫体下段的内膜间质。与外子宫颈相比,子宫颈管的深层间质内含有大量平滑肌纤维,这些肌纤维在子宫体下段融入子宫肌壁。

2、淋巴组织:

子宫颈含有显著的淋巴组织,以T淋巴细胞为主。B 淋巴细胞也常以浆细胞或生发中心的形式出现。诊断慢性宫颈炎应当见到大量浆细胞,以及出现非常严重的淋巴细胞浸润和(或)大量淋巴滤泡,否则不应诊断慢性宫颈炎。

3、多种树突状细胞:

其中包括Langerhans 细胞,负责摄取抗原并将其呈递给区域淋巴结内的T 淋巴细胞。

4、中肾管残余:

间质深部的管状结构,内衬单层立方上皮,细胞核温和、圆形、居中。典型病例有管腔形成,内含玻璃样嗜酸性分泌物。大约1/3女性子宫颈侧面的间质中可见中肾管残余。

病理诊断要点:

中肾管残余与高分化腺癌鉴别,前者通常缺乏核分裂象,染色质温和,即使位于间质深部, 中肾管残余也不会出现不规则浸润生长。罕见情况下,中肾管残余也可发生非典型增生和肿瘤。良性或恶性中肾管增生性病变均表达CD10。

多核巨细胞:

罕见情况下,正常子宫颈的浅表层间质中可出现多核巨细胞。这些细胞核增大,有时核形怪异,染色质模糊不清,不要误认为肿瘤。

图片

淋巴滤泡。在没有宫颈炎的情况下,宫颈间质中偶尔可见淋巴滤泡

图片

A.子宫颈的中肾管残余。典型者表现为位于子宫颈间质深部的长的裂隙样腔隙,周围有小管围绕。

B.导管被覆温和的立方细胞,腔内有PAS染色阳性的嗜酸性分泌物,这是中肾管残余的重要特征。(红圈内:中肾管残余)

参考资料:

1.《病理医师实用组织学》第5版。

2.《子宫颈及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解读》第2版。

3.《女性生殖道病理学》。

4. Atlas of Gynecologic Surgical Pathology, Fourth Edition.

5. Blaustein’s Pathology of the Female Genital Tract, Seventh Edition.

6. Color Atlas of Female Genital Tract Pathology.

上一篇: 降低ARDS患者P-SILI和VILI风...

下一篇: 【协和医学杂志】术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