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P全科医生诊室 | 首诊难治性高血压的全科诊治思路

时间:2024-06-16 06:00:2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高血压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其中,难治性高血压(R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血压,其发病机制及病因复杂,可使患者心血管风险和预后不良的概率增加,危害更大,需要得到全科医生的重点关注。目前虽然国内外已出台了一系列RH管理相关的指南,但是全科医生对此疾病的认知和理解水平参差不齐,在实际工作中对RH的诊断、治疗及管理不够规范。本研究报道了1例血压控制逐渐达标、首诊在社区的RH患者的诊疗经过,结合相关文献,通过介绍案例,分析诊疗过程,剖析诊疗思路,总结诊治经验,以期为在岗全科医生或参加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诊治RH患者提供借鉴。

患者男性,48岁,公司职员,因"血压升高5年,加重伴头晕半年"于2020-03-18前来就诊

现病史:患者5年前体检时测血压140~150/90~96 mmHg(1 mmHg=0.133 kPa),无不适,未诊治。3年前起血压升高明显,最高至170/110 mmHg,间断应用多种药物。近半年血压控制不佳,在三联用药〔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2次/d+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0号)1片/d+比索洛尔5 mg/d〕的情况下,血压波动在150~170/100~110 mmHg,时感头晕、乏力,无视物旋转、头痛、肢体活动不利。1个月前降压联合用药方案调整为硝苯地平控释片60 mg/d+富马酸比索洛尔5 mg/d+培哚普利吲达帕胺1片/d,血压仍在150/100 mmHg左右。病程中无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慌、胸闷,无阵发性出汗、面色苍白,无肌无力、周期性瘫痪、烦渴、多尿,无皮肤暗褐、毛发异常。自觉睡眠和饮食状况良好,夜间打鼾,精神欠佳。二便正常。近1年体质量增加5 kg。

既往史: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疾、肾脏疾病史。5年前曾查出患有血脂升高,未治疗。

个人史:平素不运动;口味偏咸,摄盐约8~10 g/d;有吸烟史15年,约20支/d;有饮酒史15年,以饮啤酒为主,约500 ml/d。

家族史:母亲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同胞中1人患高血压。否认其他家族遗传病史。

社会心理因素:家庭和睦,工作顺利,无经济和心理负担。

体格检查与实验室检查

体格检查结果 

体温36.5°C,脉搏83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52/94 mmHg,身高1.67 m,体质量77 kg,体质指数(BMI)27.61 kg/m2,颈围48 cm,腰围92 cm,臀围102 cm。精神状态一般,营养状态佳。皮肤黏膜颜色正常,甲状腺未触及肿大,未闻及血管杂音。颈动脉未闻及血管杂音。心肺及腹部查体均无异常。四肢活动正常。双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检查结

(1)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电解质、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正常。(2)肾功能:血肌酐84 μmol/L,血尿酸443 μmol/L。(3)血脂四项:总胆固醇(TC)5.96 mmol/L,三酰甘油(TG)3.9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43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75 mmol/L。(4)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心电图、腹部超声、胸部X线片、24 h动态血压监测、颈动脉血管超声结果见表1~2。

图片

注: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参考范围为空腹≥3.9 mmol/L且≤6.1 mmol/L,糖负荷后30 min<11.1 mmol/L,糖负荷后1 h<11.1 mmol/L,糖负荷后2 h<7.8 mmol/L,糖负荷后3 h≥3.9 mmol/L且≤6.1 mmol/L;血胰岛素参考范围为空腹(基线)5~20 μU/ml,糖负荷后30~60 min达到基线值的8~10倍,糖负荷后3 h逐渐恢复至基线水平。

图片

注:1 mmHg=0.133 kPa

诊疗过程及思路

思路1:初步诊断

根据案例所提供的资料,RH的诊断成立吗?RH的定义(诊断标准)是什么?

依据《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对RH的定义: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应用了可耐受的足够剂量且合理的3种降压药物(包括1种噻嗪类利尿剂)至少治疗4周血压仍在目标水平之上,或至少需4种降压药物才能使血压控制达标,称之为RH。根据患者目前情况:在"硝苯地平控释片60 mg/d+富马酸比索洛尔5 mg/d+培哚普利吲达帕胺1片/d"方案下,血压仍在150/100 mmHg左右;联用4种降压药物,血压控制仍未达标(诊室血压≥140/90 mmHg,或家庭自测血压≥135/85 mmHg)。因此,初步诊断可考虑为RH。

思路2:心血管风险评估、分层

为何要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分层?如何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并分层?此患者目前的心血管风险等级如何?图片

(1)大部分高血压患者还存在除血压升高外的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因此,高血压患者的诊治不能仅关注血压水平,还需对患者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并分层,这有利于确定降压治疗启动的时机,优化降压治疗方案,确立更适合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进而有助于实现对患者的综合管理、患者获益最大化。(2)根据《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的建议,心血管风险评估及分层应从"高血压分级""心血管危险因素""是否存在靶器官损害""是否并存临床疾病"4个方面进行。根据上述提供的资料,患者中年男性,血压分级属于3级高血压(舒张压≥110 mmHg),目前已知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吸烟、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7.0 mmol/L+糖负荷后2 h血糖≥7.8 mmol/L且<11.1 mmol/L)、腹型肥胖(腰围≥90 cm)、血脂异常(TG≥2.3 mmol/L),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伴发临床疾病情况暂时不清楚。目前此患者的心血管风险等级为极高危。

思路3:血压控制不佳原因的探索

患者诊断为RH,心血管风险等级为极高危,目前血压控制未达标。那么,影响血压控制不良的常见原因有哪些?该患者存在哪些可能导致血压控制不良的因素?

(1)对于任何一个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全科医生都应该从影响血压控制不良的常见原因展开分析,以尽量找到并控制影响血压控制不良的因素。其中,鉴别出继发性高血压,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是控制RH的关键环节之一。对所有RH患者应警惕继发性高血压发生的可能性,需要注意从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及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中排查继发性高血压。(2)依据《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列举的可能引起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原因,分析此患者存在的相关因素,见表3。

图片

注:ABPM=动态血压监测,HBPM=家庭血压监测

从上表可以看出,此患者存在不良生活方式、多病共存现象,以及夜间打鼾的情况。同时查体发现颈围增粗(>38 cm)等继发性高血压的线索,因此不能排除其患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性。

思路4:是否需要转诊及转诊指征

针对此患者存在的上述情况,下一步应如何处理?处理结果是什么?

(1)在排查了上述引起血压控制不佳的因素后,考虑患者可能存在继发性高血压。根据《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规定的社区初诊高血压转出条件,首先需要将患者向上转诊至心血管专科或高血压专科,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其有无继发性高血压。待患者回到社区后,进一步从生活方式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干预和管理。(2)依据《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中"经社区初诊,疑似为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应转出"这一要求,于2020年3月,经双向转诊通道,患者成功转诊至上级医院高血压专科接受进一步诊治。高血压专科检查结果见表4。

图片

注:eGF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PSG=多导睡眠图,CT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思路5:转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后,综合分析,再次评估心血管风险,制定策略

针对此患者存在的上述问题,全科医生应制定什么样的治疗策略?

1、进一步综合分析、评估

(1)患者系中年男性(48岁);因"血压升高5年、加重伴头晕半年"前来就诊,血压最高可达170/110 mmHg,平素血压控制不佳。(2)存在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史)、长期不运动、高盐饮食,以及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3)患者就诊时,血压152/94 mmHg、颈围48 cm,体型肥胖。(4)实验室检查: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24 h平均血压为142/88 mmHg(平均收缩压≥130 mmHg ,平均舒张压≥80 mmHg),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血脂检查结果提示,TG升高,TC和LDL-C边缘升高(TC≥5.2 mmol/L且<6.2 mmol/L,LDL-C≥3.4 mmol/L且<4.1 mmol/L);OGTT结果提示,糖耐量异常,胰岛素水平(糖负荷后)高于参考范围;24 h尿皮质醇水平高于参考范围(≥90 μg/24 h);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双侧颈总动脉斑块形成;行颅脑MRI检查发现有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结果提示,存在轻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根据继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原因,结合患者现有症状与体征,以及其实验室检查结果,可排除其患肾性高血压、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可能性。考虑到患者体型肥胖,颈围超出参考范围,夜间打鼾明显,结合PSG监测结果,可判断患者存在轻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综合上述情况,按照《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建议的标准再次对患者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5],患者的心血管风险等级仍为极高危。

2、制定策略

(1)去除影响血压控制不良的因素,如吸烟、饮酒、高盐饮食、长期不运动、肥胖等,改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2)治疗轻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根据该患者的目前情况:①根据《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首先应指导患者减重,睡眠时采取侧卧位,同时可以适当地抬高床头,并嘱患者一定要戒烟、戒酒,从而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②如果患者存在其他引起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病因,须接受专科诊治,如对鼻部阻塞性疾病进行干预、治疗,对咽扁桃体肿大等进行处理;③调节血脂,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同时建议患者检测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若同型半胱氨酸≥10 μmol/L,可诊断为"H型高血压",此时应加服叶酸(0.8 mg/d)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3)选用适当的联合降压方案。在执行策略(1)、(2)的基础上:①目前可继续使用原来的4种降压药物联用方案;②如果4种药物联合治疗的效果不甚理想,可加用螺内酯/α-受体阻滞剂/交感神经抑制剂(可乐定),或可适当增加药物剂量;③采用上述降压策略进行治疗后,血压控制仍未达标者,应再次转诊至高血压专科接受诊治。

思路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如何管理这类患者?

应为其建立健康档案,引导其与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按照《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的要求对其进行社区规范化管理,重点干预内容如下。

1、健康指导,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团队护士评估并掌握患者的生活方式,针对发现的问题,制定干预计划。(1)提倡低盐〔使用盐勺(每勺约6 g),逐渐减少食盐摄入量直至达标(<6 g/d)〕、低脂、低糖、低嘌呤饮食,补充富含钾、钙及维生素C的食物。(2)劝导患者戒烟,向患者详细讲述吸烟的危害及戒烟的好处,于患者每次就诊时评估其戒烟意愿,必要时可将其转诊至戒烟门诊;限制饮酒,每日酒精量<25 g,适量饮酒后仍有血压明显升高表现者应戒酒。(3)减轻体质量,体质量、BMI、腹围应分别控制在67 kg、24 kg/m2、89 cm以下。(4)增加体育活动时间,鼓励患者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 min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时的适宜心率(次/min)为(220-年龄)×(60%~70%),运动需遵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5)保持心理平衡,减少不必要的应激。

2、注重沟通,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对全科医生的信赖感

指导患者应用正确的血压测量方法监测血压,并养成记录的习惯;明确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服药时间、剂量及频次)及常见不良反应,如服用钙离子拮抗剂可引起下肢水肿、服用利尿剂可引起电解质紊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可引起出血、服用他汀类药物可引起转氨酶及肌酸激酶升高、服用降糖药可引起低血糖反应等,叮嘱患者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反馈。

3、强调个体化、综合性、持续性的管理

确定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控制目标,控制血压(<130/80 mmHg)、血糖(空腹血糖4.4~7.0 mmol/L,餐后2 h血糖<1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血脂(LDL-C<1.8 mmol/L)达标,实施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等。在确保患者合理用药的同时,加强对患者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LDL-C等指标达标情况的监测,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早期发现高血压导致的心(左心室肥厚)、脑、肾脏、血管(颈动脉斑块)等靶器官损害,积极防治相关并发症。

4、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管理

对患者家庭成员进行健康教育,鼓励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提倡低盐、低脂、低糖饮食,指导其自行监测血压与血糖,建议其每年接受1次健康体检。

5、加强对患者的随访观察

实行预约制就诊,每月提供1次"面对面"随访服务。患者就诊当日打印预约单,确定下次就诊时间及下一步的诊疗计划,向患者强调家庭自我血压监测的重要性。全科医生平日通过"健康通"(手机App)与患者进行沟通,须随时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需求。

本文来源:陈瑒,杜雪平. 首诊难治性高血压的全科诊治思路[J].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19): 2429-2434.

上一篇: 主动脉夹层病人左右冠状动脉通畅,半小时后...

下一篇: Eur J Prev Cardiol:工...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