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搭桥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长期获益!瑞金医院赵强教授牵头研究再发顶刊

时间:2024-06-16 06:00:3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前沿速递

近期,《英国医学杂志》(BMJ)发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中心、心脏外科赵强教授团队论著,证实冠状动脉搭桥术后1年内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能显著减少术后5年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图片

术后双联抗血小板策略带来长期获益

研究背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俗称搭桥手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金标准外科术式,也是最为常见的心血管外科手术,每年我国有超过6万名患者接受该手术。

为了评估不同抗血小板策略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临床结局的影响,瑞金医院赵强教授团队联合国内五家心脏外科中心在2014~2015年间开展了1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DACAB研究),并进行了长达5年的随访。

研究对象

500例患者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搭桥移植手术,91例(18.2%)为女性,患者年龄在18~80岁。

干预措施

术后,患者按 1:1:1 的比例随机分配至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组(n=168;替格瑞洛 90 mg,每日两次,加阿司匹林 100 mg,每日一次)替格瑞洛单药治疗 90 mg,(n=166;每日两次),或阿司匹林单药治疗 100 mg组(n=166;每日一次),并进行为期1年的抗血小板治疗。第一年后,由主治医生根据护理标准开具抗血小板治疗处方。

主要结局指标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研究结果

500例患者中有477例(95.4%)完成了5年随访,148例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其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组39例,替格瑞洛单药治疗组54例,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组55例。 

术后5年,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组与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相比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降低[22.6%对29.9%;风险比(HR):0.65,95%置信区间(CI) 0.43~0.99;P=0.04)。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组与替格瑞洛单药治疗相比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降低(22.6%对32.9%;HR:0.66,95%CI:0.44~1.00;P=0.05)。

图片

研究结论

与阿司匹林单药治疗或替格瑞洛单药治疗相比,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以使患者长期获益。

从顶刊到顶刊,中国证据有望再次改写国际指南

据了解,研究的1年随访结果显示,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显著改善术后1年时的静脉桥血管通畅率。该结果2018年在国际顶级心脏病学大会——美国心脏学会(AHA)年会作为最新突破性研究(LBCT)发布,最终刊登于国际医学四大顶刊之一的《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并改写了2021版美国冠脉血运重建指南相关更新。

图片

该研究的5年结果在BMJ的发表,系国际上目前规模最大,随访最长,且证实了搭桥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具有临床获益的首个随机对照试验,其研究结果填补了该领域的循证空白,有望二次改写相关国际临床指南,将使用静脉桥血管的冠脉搭桥术后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提升至临床常规推荐

欧洲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冠脉学组候任主席Sigrid Sandner教授发表评述,他认为,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获益得益于对术后早期桥血管血栓高危事件的有效预防,进而保护了术后中远期桥血管病变继发的心梗或血运重建事件。

瑞金医院赵强教授为该论著的通讯作者,共同通讯作者Mario Gaudino教授,系欧洲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冠脉学组现任主席,美国纽约长老会医院心血管外科教授,康奈尔大学医学院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并蝉联2021—2023年世界心血管外科学术排名第一的学者。瑞金医院心脏外科朱云鹏副主任医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嵬副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瑞金医院为通讯单位。

该研究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外科牵头发起,联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上海长海医院)、郑州大学华中阜外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合作完成。

上一篇: 并发症丨前降支CTO病变处植入支架后多处...

下一篇: 主动脉夹层病人左右冠状动脉通畅,半小时后...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