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Am Acad Orthop Surg:颈椎前路融合术后翻修手术患者颈椎矢状位对准及相关因素分析与预测模型

时间:2024-06-25 10:00:3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术融合术(ACDF)和颈椎前路椎体切除术融合术(ACCF)是脊柱外科领域最常见的手术方法。自1958年Smith和Robinson引入这些手术以来,ACDF和ACCF已被广泛接受用于治疗颈椎病后症状性脊髓病或神经根病患者。大多数ACCF/ACDF手术的临床效果良好。由于大量临床系列成功的ACCF/ACDF患者,可能存在一种误解,认为ACCF/ACDF手术是无风险的手术。然而,在极少数情况下,并发症可能会出现,造成不便甚至死亡。据文献报道,ACDF或ACCF术后高达79.7%的植入物失败和25%的ASD,其中6 - 17%需要翻修手术。此外,尽管接受了ACCF或ACDF手术,一些患者的功能能力仍然下降,原因尚不完全清楚。文献中缺乏关于患者或手术因素易导致患者进一步功能衰退的研究。由于预防进一步下降是手术减压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了解这些因素可能有助于指导手术管理和与接受ACCF/ACDF手术的患者进行讨论骨骼结构和关节的正确排列对肌肉骨骼系统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此外,人体工程学平衡和刻意的人体位移需要神经系统和肌肉招募的复杂相互作用。因此,有必要认识到,最佳的脊柱对齐允许个体以最小的肌肉能量承担站立的位置最近的外科医生关注于矢状面平衡在颈椎疾病中的作用,以及不平衡在预测临床和功能结果中的潜在作用然而,我们目前对颈椎矢状位对齐(CSA)的理解更为广泛和细致。颈椎的规范参数还没有完全定义,对于一个给定的个体来说,什么是正常参数更是没有明确的定义。在预测患者术前和术后预后时,这些参数的最终一致性尚无定论在本文中,我们假设“与未接受翻修手术的患者相比,接受过ACCF或ACDF手术后失败并进行翻修手术的患者的颈椎矢状位排列不同”。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ACCF或ACDF手术后翻修与非翻修患者CSA参数的差异,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此外,确定哪些颈椎矢状面参数对有症状的脊髓病/神经根病患者行ACCF/ACDF手术后阳性临床结果的预测最为敏感;此外,建立一个方程模型来指导外科医生做决定并就颈椎融合手术后的生活质量向患者提供咨询。

方法:对99例有症状的颈椎病/神经根病行ACFS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分为A组(第一次手术失败后进行翻修手术)和B组(仅进行第一次手术)。我们测量并分析术前和术后CSA参数,包括C2斜率、T1斜率、颈椎前凸C2- c7 (CL)、C2- c7矢状垂直轴(C2C7 SVA)、枕部-C2前凸角(C0-C2)、颏额垂直角,并进一步计算CSA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建立预测模型。

显示射线照相测量描述的图表。测量A= C2-C7矢状纵轴为C2铅垂线至C7椎体后上端板的距离。B=颈椎前凸(C2-C7)测量为C2椎下终板与C7椎下终板之间的夹角。C= C2斜率为C2下端板与水平面的夹角,T1斜率为T1上端板与水平面的夹角。D=颏眉垂直角(CBVA)是由一条垂直线和一条连接前额和下巴最前端的直线形成的夹角。测量枕骨-C2前凸角(C0-C2角)为McGregor线与C2下终板夹角

散点图描绘了翻修组和非翻修组术前和术后C2斜率(C2S)与T1S-CL之间的关系。

5-预测因子模型在翻修手术与未翻修手术患者中的ROC曲线。

45岁男性(a、B、C) C4/C6继发性颈椎间盘突出,行颈椎前路椎体切除术和融合术。术后即刻(B) T1S-CL与C2斜率为5.40;3年后,同一名患者在C3/C4椎间盘突出并接受了翻修手术。D和E描述了一名54岁女性因颈椎间盘突出在C4/C6行ACCF。T1S-CL与C2S的术后即刻(B)差值为0.70,随访3年以上无复发

上一篇: J Orthop Surg Res:中国...

下一篇: Front Pediatr:中国学者研究...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