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pean Radiology:强化治疗6个月随访后缺血性卒中复发的高危血管壁MRI特征

时间:2025-02-13 12:13:2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ICAS)已被公认为是全球范围内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病因,尤其在中国人群中较为高发。尽管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强化管理,并且在动脉粥样硬化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推荐采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但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率仍然居高不下。在强化降脂治疗后,据报道短期内仍有 9.4% 的概率出现复发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1 年后复发率可达 15.1%。这表明,除了对血脂水平等高危因素进行管控之外,诸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等其他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因素仍有待阐明。

高分辨率血管壁磁共振成像(hr-VW-MRI)具备识别颈动脉和颅内动脉的斑块形态以及各种动脉粥样硬化成分的能力,例如血管壁重塑、斑块内出血情况,在使用造影剂时还能观察到斑块强化等特征。这些特征已被用于评估斑块易损性,并且与未来发生的缺血性脑卒中事件有着显著关联。然而,由于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成像方案限制,大多数随机对照试验和以往的横断面研究较少去探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尤其是颅内动脉的斑块特征)与脑卒中复发之间的关系。以往的大多数研究侧重于病变的形态学和成分特征,缺乏对斑块信号强度、纹理以及直方图特征变化的详细描述。


最近,发表在European Radiology 上的一篇文章基于三维(3D)磁共振技术的进步以及此前关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ICAS)直方图的研究,综合运用多元分析方法,纳入生活方式习惯、临床特征以及三维高分辨率血管壁磁共振成像(3D hr-VW-MRI)参数(包括形态学和直方图特征),旨在探索脑卒中复发的复杂本质,并确定与缺血性事件复发相关的高危因素。

研究对来自两个中心的因颅内动脉粥样硬化(ICAS)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进行前瞻性分析,这些患者在基线时接受了三维高分辨率头颈部血管壁磁共振成像(hr - VW - MRI)检查,并在 90 天内接受了强化医疗管理。基于高分辨率血管壁磁共振成像(hr - VW - MR)图像,对诸如最小管腔面积(MLA)等形态学特征以及包括熵在内的直方图参数进行评估。将 6 个月后缺血性事件的复发定义为在同侧血管区域的弥散加权图像上出现高信号。采用 Cox 回归分析来计算复发事件的风险比(HR)和 95% 置信区间(CI)。

研究最终共纳入 222 名患者(年龄为 59.5 ± 12.1 岁;男性 153 名),其中 38 名患者在 6 个月后出现了脑卒中复发。在调整年龄和性别后,Cox 回归分析显示,吸烟(风险比 = 4.321;95% 置信区间为 1.838 - 10.161;p = 0.001)、进行锻炼(风险比 = 0.409;95% 置信区间为 0.198 - 0.843;p = 0.015)、血压管理(风险比 = 0.180;95% 置信区间为 0.073 - 0.443;p = 0.001)、最小管腔面积(MLA)(风险比 = 0.771;95% 置信区间为 0.625 - 0.951;p = 0.015)以及熵(风险比 = 0.274;95% 置信区间为 0.130 - 0.576;p = 0.001)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显著预测因素。然而,磁共振成像(MRI)参数的曲线下面积值显著高于传统临床因素(0.86 对比 0.79;p = 0.01)。


表 复发性TIA/卒中高危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本项研究表明,基于高分辨率血管壁磁共振成像(hr-VW-MRI)的斑块特征在预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ICAS)缺血性复发方面,较传统临床特征提供更多的补充价值。

原文出处:

Zhang Shi,Boyu Zhang,Xiyin Miao,et al.High-risk characteristics of recurrent ischemic stroke after intensive medical management for 6-month follow-up: a histogram study on vessel wall MRI.DOI:10.1007/s00330-024-11304-3

上一篇: Mol Neurodegener:不同遗...

下一篇: Brain:DDX39B突变与新型神经发...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