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姑息镇静临床实践指南的系统综述
时间:2025-02-20 12:10:2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姑息镇静(Palliative Sedation)是一种用于缓解难以承受且无法通过常规姑息治疗缓解的症状的医疗干预。对于癌症及其他晚期疾病患者,姑息镇静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焦虑及痛苦,使患者在生命终末期获得更好的舒适度。随着姑息镇静的广泛应用,各国陆续制定了相应的临床实践指南(CPGs)以指导医疗实践并解决伦理争议。然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指南在定义、适应症、实施方法及伦理考量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临床实践中的质量差异。本研究系统地、透明地收集和分析全球范围内的姑息镇静指南,明确其内容异同,并探讨当前指南存在的不足,为未来指南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此外,本研究填补了对全球姑息镇静指南系统性分析的空白,为全球范围内的姑息医疗标准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研究为系统综述,依据PRISMA指南进行文献检索。研究团队在五个数据库(MEDLINE、Embase、CINAHL、APA PsycInfo和Web of Science),13个医学指南网站和国家/地区姑息治疗协会的网站中搜索相关文献,同时通过灰色文献检索、引文追踪及专家咨询获取额外信息。
纳入标准包括2000年至2022年间由国际、国家或地区机构发布的正式临床实践指南,需明确符合“姑息镇静”定义,并涵盖英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波兰语文献。两名独立研究者对文献进行筛选,纳入的实践指南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系统比对,以揭示不同指南之间的异同。
本研究共纳入36份指南,涵盖14个国家及1个国际指南。结果显示,各指南在形式、主题范围及术语定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指南在主题范围上可分为三类:(1)明确界定姑息镇静的适用范围,例如荷兰指南详细区分了间歇性镇静与持续深度镇静;(2)部分涉及但未详细说明,如加拿大部分地区指南仅笼统提及姑息镇静的适用情况,而未进一步区分其具体形式;(3)未明确定义镇静范围,如某些欧洲指南未对镇静类型进行系统性描述,可能导致临床应用中的差异。
在术语定义方面,指南间的差异尤为明显。部分指南,如德国指南,明确区分了“姑息镇静”和“终末期深度持续镇静”,强调后者需在严格的伦理与法律框架下实施。而一些指南则未作详细区分,使得在实践中可能出现术语混淆,影响医疗决策。
此外,各指南在伦理考量上的覆盖程度不均衡。部分指南,如法国指南,强调患者自主权,要求临床团队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并提供详细的伦理决策框架。而另一些指南较少涉及伦理考量,或仅在原则层面进行讨论,缺乏具体操作指导。
在适应症与实施方面,各国指南的差异同样显著。例如,日本指南要求姑息镇静仅限于晚期癌症患者,并需多学科团队评估,而瑞士指南则允许在神经系统疾病终末期患者中使用,并提供详细的药物选择及剂量调整方案。一些指南详细规定了实施步骤,如澳大利亚指南要求严格的镇静深度评估与定期复查,而部分指南仅提供基本原则,缺乏操作细节。
本研究表明,当前全球姑息镇静指南的异质性较大,尤其在术语、适应症及伦理考量方面缺乏统一标准。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国际间姑息治疗实践的不一致,并影响患者的治疗体验。此外,指南在伦理规范方面的覆盖不均衡,一些指南未能充分讨论姑息镇静的道德困境,如自主权、生命终结的决策以及医疗团队的责任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未来指南的修订应加强术语的统一性,并在适应症和实施细节上提供更明确的指引,以减少医疗实践中的困惑。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部分指南缺乏最新更新信息,且未对指南质量进行系统评分。尽管如此,本研究系统性地综述了全球姑息镇静的临床实践指南,揭示了其在定义、伦理考量及实践应用方面的差异。未来指南的制定应加强国际协作,统一术语定义、适应症标准及伦理框架,以提高姑息镇静实践的一致性和质量。同时,进一步研究应关注指南的伦理维度,确保姑息镇静的实施符合患者需求及伦理规范。
原始出处:
Tomczyk, Martyna, Cecile Jaques, and Ralf J. Jox.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n palliative sedation around the world: a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palliative care 40.1 (2025): 5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