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是翘二郎腿惹的祸?31岁男子左髋疼痛5年,竟因关节里长了“米粒”!

时间:2025-02-27 12:14:3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31岁的李先生(化名)是个程序员,平时爱翘二郎腿,5年前开始觉得左髋关节隐隐作痛,以为是久坐和不良姿势导致的,便没太在意。然而,疼痛逐渐加重,甚至影响到走路,连穿袜子都变得困难。1年前,他再次去医院检查,X光片却显示“一切正常”,医生开了些止痛药,但效果微乎其微。

最近一周,李先生的疼痛突然加剧,连平躺都成了奢望。他再次就医,这次做了髋关节MRI,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关节内竟长满了“米粒”大小的游离体!当地医院无法处理,建议转院。最终,李先生来到省医院进一步检查。

水落石出

经过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李先生的病情终于“水落石出”。X线片显示,他的左髋关节间隙虽然正常,但关节周围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斑点状、沙粒状密度影,像撒了一层“盐粒”。而髋关节MRI进一步揭示了关节内的“秘密”——滑膜增厚,关节囊内充斥着大量结节状的低信号影,宛如“石榴籽”般堆积在关节腔内。

手术中,医生通过关节镜清晰地看到,李先生的髋关节内竟有200多枚游离体!这些“米粒”大小的软骨结节,有的像“悬垂体”一样挂在滑膜上,有的则完全游离在关节腔内,摩擦着髋臼和股骨头,导致软骨磨损退变。病理检查证实,这些游离体正是滑膜软骨瘤病的典型表现。

术后1年,李先生恢复良好,左髋关节疼痛完全消失,活动自如。复查X线片显示,关节内再无新生游离体,困扰他5年的“米粒之痛”终于彻底解决!

图片

A 术前髋关节正位X线片示左髋关节间隙未见狭窄,关节周围广泛多发斑点状、沙粒状密度影;

B 术前左髋关节MRI T1WI示髋关节形态良好,骨质结构完整,信号无明显异常,关节面光滑,关节间隙未见明显狭窄,髋关节滑膜增厚并关节囊内见多发结节状长T1、短T2低信号影;

C 关节镜下见大量"石榴籽"样游离体。

30~50成年人多发

滑膜软骨瘤病是一种罕见的良性增生性疾病,伴有滑膜良性化生,影响关节、肌腱和滑囊的成纤维细胞。

其特征是滑膜细胞的表型发生异常变化,从而分泌由Ⅱ型胶原组成的软骨基质,基质聚集形成软骨结节,结节从滑膜分离并形成游离体。滑膜软骨瘤病的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一,男女比例约为2∶1,多发于30~50岁的成年人,儿童罕见。

多累及负重关节

滑膜软骨瘤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滑膜软骨瘤病与既往关节疾病或异常有关,如创伤、骨关节炎、骨坏死、神经病理性关节和类风湿关节炎,可发展为关节内游离体。

多累及负重关节,最常受累的部位依次为膝关节、髋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踝关节和肩关节,较少累及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远端桡尺关节、肩锁关节、颞下颌关节、近端胫腓关节、颈椎等。滑膜软骨瘤病通常局限于关节内,关节外受累罕见。关节外受累主要见于手足的滑膜鞘或滑囊。临床上,受累关节多表现为疼痛、肿胀或可触及明显肿块,发病隐匿且呈进行性加重。

分期

Milgram根据病理将本病分为Ⅲ期:Ⅰ期:活动性滑膜内病变, 但无游离体;Ⅱ期:过渡性滑膜病变合并滑膜软骨瘤及游离体;Ⅲ期:滑膜病变静止, 形成多数游离体。本病可分为原发型和继发型两大类, 原发型是指以残存胚胎组织活化、增生, 引起滑膜化生;继发型是指以炎症、外伤等刺激关节滑膜化生引起关节内游离体形成。

治疗

其治疗以手术为主,主要解决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彻底清除游离体和滑膜病变组织是本病唯一而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对于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多采用关节镜手术,而髋、肘等关节因操作空间狭小最好采取开放手术治疗。术后定期行MRI随访复查。

上一篇: 李箭/付维力/张兴栋院士团队AFM:H-...

下一篇: Clin Kidney J:DPP4抑制...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