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伤的三大类用药

时间:2023-06-27 13:08:1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药物性肝损伤(DILI)临床较常见,尤其是化学药物、天然药物、生物制品、中药材、中成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等或其代谢产物、辅料、杂质等所引起的肝损伤,DILI最常见药物为传统中药(TCM)/草药和膳食补充剂(HDS)、抗肿瘤药物、抗结核药物、免疫调节剂等。

DILI根据发病机制可分为固有型、特异质型和间接型,肝细胞损伤型(ALT或AST显著升高)是DILI最常见的临床表型,胆汁淤积型(ALP和/或GGT升高为主、)是较常见的临床表型,轻者表现为轻中度肝酶升高,重者可进展为急性或亚急性肝衰竭(ALF/SALF)、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急性起病的肝细胞损伤型重者可有黄疸,伴或不伴乏力、厌油、食欲减退、上腹不适、肝区胀痛等。胆汁淤积明显者可有黄疸、大便颜色变浅、瘙痒等。ALF/SALF者可有黄疸、腹水、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等。

DILI治疗可促进肝损伤恢复、防止重症化或慢性化,避免ALF、慢性DILI、肝硬化等发生,减少对原发疾病的影响、降低全因或肝脏相关死亡风险,其治疗的最主要措施是及时停用可疑肝损伤药物,尽量避免再次使用可疑或同类药物。

DILI治疗常用药物包括N-乙酰半胱氨酸(NAC)、糖皮质激素、肝损伤治疗药物。

一.N-乙酰半胱氨酸(NAC)

NAC属于解毒类药物,可清除多种自由基,可用于治疗对乙酰氨基酚(APAP)所致的固有型DILI的解毒。目前NAC静脉注射可用于药物所致成人急性肝衰竭(ALF)和SALF的治疗,尽早使用,推荐剂量为50-150mg·kg-1·d-1。

儿童暂不推荐。

注意事项:可引起恶心、呕吐、流涕、胃炎、过敏反应等,罕见支气管痉挛。慎用于支气管哮喘或有支气管痉挛史者。

二. 糖皮质激素

可抗炎、镇痛、免疫抑制、抗毒、抗休克、降水肿、抗过敏等,糖皮质激素不推荐为DILI的常规治疗用药,可用于伴随超敏或自身免疫征象的免疫介导的DILI如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ESS)、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样肝炎(DI-ALH)、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肝毒性,可能改善肝损伤。

注意事项:有诱发或加重感染、水盐代谢紊乱、消化道溃疡或出血、高血压、血糖紊乱、骨质疏松、骨折、股骨头坏死、精神神经症状等。禁用于新近胃肠吻合术后、活动性溃疡、较重的骨质疏松、严重的精神病史、未能控制的感染者等。

三.肝损伤治疗药物

可分为以降低ALT和/或AST为主药物、以降低ALP和/或GGT为主药物。

分类

药物

药理作用

以降低ALT和/或AST为主药物

甘草酸类制剂如甘草酸二铵、复方甘草酸苷、异甘草酸镁

可抗炎,有类似糖皮质激素的非特异性抗炎作用,还可抗肝纤维化、退黄、抗过敏、抑制氧化应激等。

双环醇

可减轻炎症反应、降酶、抗氧化、抑制肝细胞凋亡和坏死、稳定肝细胞膜等,尤其可快速降低ALT水平。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

可解毒、促进胆酸代谢、抗氧化、抗病毒等。

多烯磷脂酰胆碱

可降低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再生、抗纤维化、抑制肝细胞凋亡、抗氧化等。

水飞蓟素类药物

可抗炎、抗氧化、维持细胞膜稳定性、抗纤维化、促进肝细胞再生、解毒、抗病毒、抗细胞凋亡等。

以降低ALP和/或GGT为主药物

熊去氧胆酸(UDCA)

可抗炎、利胆、改善肝纤维化、稳定细胞膜、抗凋亡、免疫抑制等。

S-腺苷蛋氨酸(SAMe)

可利胆、降酶、退黄、抗纤维化、解毒、抗感染,还可调节情绪缓解情感障碍。

异甘草酸镁、双环醇可用于治疗ALT显著升高的急性肝细胞损伤型或混合型DILI者,可有效降低急性DILI者的ALT与AST水平,促进ALT与AST水平恢复正常,及促进肝损伤恢复。

以ALT/AST升高、不伴黄疸的轻中度肝细胞损伤型和混合型DILI者,可选用甘草酸类制剂如甘草酸二铵、复方甘草酸苷等,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多烯磷脂酰胆碱及水飞蓟素类药物等,及中成药如五灵胶囊/丸、护肝片等,以降低ALT水平。

以ALP升高的胆汁淤积型DILI者,尤其是恢复缓慢或严重的胆汁淤积型或混合型DILI者,可选用熊去氧胆酸(UDCA)、S-腺苷蛋氨酸(SAMe),以降低ALP水平。胆汁淤积性肝病相关瘙痒症可选用UDCA、SAMe等。

使用抗肿瘤药物、抗结核药物等高风险致DILI药物者,不建议常规预防性使用肝损伤治疗药物。有宿主、药物等高风险因素者,如伴有基础肝病、首次暴露后曾致肝损伤、使用有明确证据致DILI的药物或有其他高风险因素等,可考虑预防性用药。

不推荐2种或以上都以降低ALT为主的肝损伤治疗药物联用。混合型DILI可联用以降低ALT为主药物与改善胆汁淤积的药物。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23年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23,31(4):355-373

2. 药物性肝损伤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9(10):868-875

3.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11):1752-1765

4.咳嗽基层合理用药指南[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19(7):582-592

5.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2,28:增录2a-1-32

6. 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34(2):157-160

7.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8,10(6):74

8.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19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9,42(5):343-352

9. 肝纤维化诊断及治疗共识(2019年)[J].临床肝胆病杂,2019,35(10):2163-2169

10. 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5,8(5):402-405

11. 甘草酸制剂肝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2016,10(1):1-7

12. 双环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版[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2020,14(3):177-183

13. 多烯磷脂酰胆碱在肝病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2017,11(4):313-318

上一篇: CRITICAL CARE:深度学习模型...

下一篇: Circulation-Heart Fa...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