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Hp检测?Or 肿瘤标记物?胃癌早筛哪家强?超详细保姆级检验流程来了!

时间:2023-06-28 10:59:4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胃癌发病率居高不下,5年生存率提升,但总体仍低

胃癌是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WHO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胃癌新发病例47.9万例,死亡病例37.4万例,分别占全球胃癌发病和死亡的44.0%和48.6%。

中国胃癌负担长期居高不下,相关数据显示2020中国胃癌相关医疗费用超400亿元,胃癌防治是我国恶性肿瘤防控面临的重大挑战。

随着早筛技术及抗肿瘤手段的不断发展,早期胃癌检出率逐步提高,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2003—2015年,我国胃癌5年相对生存率有所升高,从27.4%提高至35.1%,但仍然显著低于日本(80.1%)和韩国(75.4%)。

因为胃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即使是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仍低于30%,而早期病例经过及时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哪些是胃癌危险因素?哪些又是保护因素?

胃癌发生与遗传基因、Hp感染、生活习惯等因素联系紧密。《中国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指出目前研究已经明确的主要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分别如下。

胃癌危险因素

Hp感染首当其冲。早在1994年,WHO已将Hp列为Ⅰ类致癌因子。其在胃部的长期存在会引起慢性胃炎,并在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各大指南均认为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根除Hp是预防胃癌的有效措施。

饮食与饮食习惯是胃癌发病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包括高盐饮食、经常摄入腌熏煎烤炸食品、红肉及加工肉类、不良饮食习惯等。研究表明,食盐摄入量每增加5 g/d,胃癌发生风险增加12%!红肉食用量每增加100 g/d,胃癌发生风险增加26%,加工肉食用量每增加50 g/d,胃癌发生风险增加72%!

吸烟可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且吸烟与胃癌发生风险呈剂量反应关系。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胃癌发生风险越高。

饮酒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饮酒对胃的影响与酒的类别、饮酒量和饮酒时长相关,但目前尚无定论。

 一级亲属胃癌家族史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胃癌保护因素

毋庸置疑,足量摄入蔬菜、水果是胃癌的保护因素。

几岁开始筛查?高危人群最新划分是什么?

关于胃癌筛查的终止年龄,各国标准尚不统一。

在亚洲的胃癌高发国家中,只有韩国和日本开展了全国性的胃癌筛查计划,韩国胃癌筛查指南建议40~74岁无症状成人每2年进行1次胃癌筛查。在国内,现行的“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中胃癌筛查起始年龄为45岁,《中国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中也指出,高风险人群胃癌筛查起始年龄为45岁,至75岁或预期寿命<5年时终止筛查。

胃镜和活检是公认的诊断胃癌的金标准,但我国人口众多,资源分配有限,难以实现大规模筛查。多项指南均不推荐胃癌非高风险人群接受胃癌筛查,尤其是侵入性检测如胃镜检查。

但是,对于高危人群来说,胃癌筛查意义重大且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高风险人群

国内相关指南将胃癌高风险人群定义为:年龄≥45岁,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

  • 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 Hp感染;

  • 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 一级亲属有胃癌病史;

  • 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新型早期胃癌检验最全流程来了!

近期,《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总结了胃癌筛查方法和策略,明确了胃癌筛查推荐流程,采用新的胃癌风险人群筛查评分系统,提出内镜精查策略,以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共更新了8条共识,具体如下:

共识 1 呼气检测技术

呼气检测技术主要检测Hp感染,可用于早期胃癌风险评估和胃部健康监测。

共识 2 血清学免疫检测技术

可用于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及胃特异性蛋白的检测,以辅助早期胃癌的筛查,包括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和酶联免疫法(ELISA)。

共识 3 分子检测技术

荧光定量 PCR 检测技术适于现阶段早期胃癌检验技术的发展需求;NGS 目前更多应用于前瞻性临床试验;质谱检测技术可用于早期胃癌差异蛋白的筛选。

共识 4 早期胃癌检验标志物

仅 1%~2% 的Hp感染者发展为胃癌,Hp感染是胃癌防治中可控的危险因素,可通过尿素呼气试验(UBT)UBT和血清Hp抗体检测来评估胃癌高危人群。

  • 其中,UBT中的碳13检测辐射量小,更适用于儿童和孕妇群体;

  • 但血清Hp抗体在Hp根除后仍能持续存在半年以上,因此并不适用于疗效监测。

共识5 胃蛋白酶促酶(PG)检测

PG主要检测萎缩性胃炎,G-17 检测覆盖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等多种胃肠道疾病。

  • Hp感染患者的血清 PG-I 或 PGR 呈降低表达,建议根除Hp后,再做胃癌癌前病变的PG筛查;

  • PG和G-17联合检测对胃部疾病诊断价值高,可用于胃癌风险提示。

根据《中国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ABC分级如下:

  • A级:PG(-)、Hp(-)患者可不行内镜检查;

  • B级:PG(-)、Hp(+)患者至少每3年行1次内镜检查;

  • C级:PG(+)、Hp(+)患者至少每2年行1次内镜检查;

  • D级:PG(+)、Hp(-)患者应每年行1次内镜检查。

共识6 肿瘤标志物检测

CEA、CA19-9、CA72-4等作为胃癌辅助诊断肿瘤标志物,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有限。

监测上述肿瘤标志物的动态变化有助于胃癌预后评估,且CEA、CA19-9、CA72-4联合检测可降低胃癌漏诊率。

共识 7 基因甲基化标志物

特定基因甲基化异常对于 癌症的早期诊断非常有益。

RS19 基因甲基化可用于检测早期胃癌,阳性受检者应及时进行胃镜检查;RS19基因甲基化联合肿瘤标志物可进一步提升胃癌诊断灵敏度。

不同标志物评估价值不一,具体如下:

共识8 不同检测各司其职

  • PG、G-17、Hp检测可作为胃癌筛查目标人群的初筛项目;

  • RS19 基因甲基化检测作为胃癌高危筛查辅助诊断;

  • 胃部不适或 RS19 基因甲基化检测阳性的患者建议胃镜检查和活检。

参考资料:

1.张朋悦,朱振,许婷婷,冯慧,李杨,蔡轶,何佳慧,王亚雷.不同胃癌筛查方案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23,58(03):510-514.

2.赫捷,陈万青,李兆申,李霓,任建松,田金徽,田文静,胡付兰,彭绩.中国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2,北京)[J].中国肿瘤,2022,31(07):488-527.

3.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检验技术专家共识[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3,46(4):347-359.DOI:10.3760/cma.j.cn114452-20220728-00440.

上一篇: J Endocrinol Invest:...

下一篇: Dig Dis Sci: 溃疡性结肠炎胃...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