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VN:优化诊断工作能明显提高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病理诊断

时间:2023-07-06 11:05:4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后二级预防的效果取决于对卒中病因的准确和早期判断。尽管TOAST(ORG 10172急性卒中治疗试验)标准有众所周知的缺点,但它仍然是临床上最广泛使用的病因学分类系统。然而,在相关比例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中,卒中的病因仍然是隐性的。本研究评估了与院内常规诊断护理相比,加强AIS后的诊断工作是否能获得更高的预设病理结果的比率。

AIS住院患者被前瞻性地纳入德国柏林Charité医院的调查员发起的急性缺血性中风HEART和BRAIN接口(HEBRAS)研究中。没有已知心房颤动(AF)的AIS患者在常规诊断护理的基础上接受了心血管MR成像(CMR)、主动脉弓MR-血管成像和长时间的Holter-ECG监测,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BMJ子刊stroke and vascular neurology杂志上。

结果显示,在356名患者中,70名(19.7%)患者的AIS病因被归类为 "大动脉粥样硬化",15名(4.2%)患者为 "心脏栓塞",85名(23.9%)患者为 "小动脉闭塞",10名(2.8%)患者根据常规诊断护理发现有其他确定病因。在356名AIS患者中(平均年龄66岁,37.6%为女性),与常规护理相比,强化的诊断工作提高了的预设病理发现率(17.7% vs 5.3%;P<0.001)。

因此,在加强诊断工作后,被归类为隐源性的患者较少(38.5% vs 45.5%,P<0.001)。常规护理包括228名(64.0%)患者的超声心动图。292名(82.0%)患者成功进行了CMR检查,与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相比,更容易发现预先指定的病理结果(16.1% vs 5.3%)。

此外,研究相关的心电图监测(中位持续时间162小时(IQR 98-210))在16名(4.5%)患者中发现房颤,而常规监测(中位持续时间51小时(IQR 34-74))在7名(2.0%)患者中发现房颤。

综上,与常规诊断护理相比,加强诊断工作发现AIS患者的预设病理结果的比率更高,并显著降低了隐源性卒中患者的比例。

 

参考文献:

Hellwig S, Krause T, Scheitz JF, et al. Enhanced diagnostic workup increases pathological finding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aemic stroke: results of the prospective HEBRAS study. Stroke and Vascular Neurology 2023;svn-2022-002179. doi: 10.1136/svn-2022-002179.

上一篇: 【Blood Adv】边缘区淋巴瘤诊断时...

下一篇: Graefes Arch Clin Ex...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