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而发,聊聊炎症反应中的那些事

时间:2022-11-20 18:00:4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前 言

血常规与血凝检查作为检验中常见的血液检查方法,其不仅涵盖了两个系统间的检验动态,而且在常规检验以及急诊检验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指标,二者在某些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什么样的联系,我们又应该如何正确地看待我们所熟知的检验报告单,在这里通过一份重症感染病例,聊聊血炎症反应过程中那些事。

案例经过

9月23日,在审核结果时一份特别的报告映入眼帘,结果如下图:

按照以往的经验,当C反应蛋白极度升高,多数伴有白细胞总数的大幅度上升,但是在此次结果中,白细胞总数不升反降,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这种结果?随后调取该患者当日其他的检验结果,并结合现有结果逐一分析。

从两张报告单中,可以看出该患者除C反应蛋白异常升高外,还伴有白细胞总数降低、贫血以及D二聚体升高。我们知道,当C反应蛋白升高时,提示机体存在有炎症反应,并且随着炎症反应的加重,C反应蛋白的浓度也会随之上升。

在血常规结果中,C反应蛋白高达146.86mg/L,红系呈轻度贫血,在血凝检查中,D二聚体为正常值的五倍,但是白细胞总数不升反降,这又是为何?为了进一步分析该情况,随即调取该患者相关病例信息,以便从中寻找答案。

在病例中可以看出,该患者除发热外,并无其他疾病,临床诊断I型呼吸衰竭、重症肺炎。继续关注该患者病程进展,重症肺炎贯穿患者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其检验结果如下图(时间顺序从右往左依次递增):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随着疾病的进展发生如下变化:

①、白细胞:逐渐上升,并且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从右往左)

②、血小板:逐渐下降。(从右往左)

③、C反应蛋白:呈现不明显性下降。(从右往左)

④、D二聚体:呈上升趋势,随后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从右往左)

从上述结果中不难看出,随着疾病的进展,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为主)、D二聚体(最初结果5.02ug/mL)逐步上升,血小板逐步下降,红细胞、C反应蛋白虽有变化,但是幅度相较前二者变化并不明显。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该情况的出现呢?让我们逐一进行分析。

案例分析

中性粒细胞引发激肽系统激活,诱导血液凝集

从血常规检测中性粒细胞绝对数量上升以及C反应蛋白的同步升高的程度可以看出,该患者机体中发生着较为严重的炎症反应,并且随着病程的延长,严重程度也随着增加。当炎症反应逐渐增加时,伴随着炎症介质的介入,使得激肽系统被激活,促使XII因子活化,进而通过内源性凝血途径引起纤维蛋白生成,随后伴随纤溶系统激活,使得已生成纤维蛋白的降解,从而导致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FDP等)逐渐升高,在这里表现为D二聚体地随着炎症病程的进展程度同步升高[1]。

血小板直接参与炎症介导的凝血,造成血小板消耗过度

在炎症反应过程中,血管内壁受损使得内皮下基质暴露,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并在炎症介质激活作用下,凝血功能得以增强,由此加速凝血过程。当病原体入侵时,机体被细菌或病毒感染,血小板通过吸附作用于细菌或协调免疫细胞进行抗菌、抗感染[2]。随着炎症反应的进一步加重以及机体温度的上升[3],使得血小板被大量消耗,当骨髓造血过程中血小板生成数量不及消耗数量时,导致血小板数量下降。

红细胞以载体形成参与炎症反应

炎症环境下,可同时引起炎症性贫血[4],其原因体现为炎症介质的介入不仅通过激肽系统激活凝血系统,而且也激活补体系统。随着补体系统的作用,被中性粒细胞包裹吞噬的病原体及病原体本身在补体的参与下,吸附至红细胞表面,随着红细胞的游走而移动,当移动至脾脏时,残余病原体及吸附的红细胞在脾脏进行过滤、清除,由此导致红细胞大量破坏,致使贫血产生,临床表现为脾脏功能亢进以及贫血。

为什么炎症反应“需要”激活凝血系统?

众所周知,中性粒细胞或者单核-巨噬细胞通过游走、吞噬作用对外来物质进行清除,当遇到位置相对固定或者移动较为缓慢的病原体,这种机制可以满足需求,但是如果病原体本身具有较高的速度移动时,中性粒细胞的这种机制将不能完成这种清除。因此就需要将限制病原体的活动空间,而执行这一作用的就是之前所提到的凝血系统。炎症反应过程中,凝血系统的激活使得大量生成交织成网状的纤维蛋白,并且协同血小板附着以限制“网格”的大小,这样就能极大地限制“外来物”的活动范围,有利于白细胞对其进行杀伤。

小 结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炎症反应的整个过程中,其不仅有各类白细胞的直接反应,还涉及有多个其他系统的参与,如红细胞、血小板以及凝血系统等。对于疾病进展的整个分析过程可以看出,在审核结果时,就单次且单一的检验结果而言,对于疾病本身其只能提供有限的帮助。在疾病发展及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单次的检验结果在疾病的过程中只表现出某一个“切面”。要想掌控疾病的发展和治疗过程,就需要我们以“动态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检验结果,同时尽可能多地结合其他的相关检验指标,以较为全面的角度分析问题,切不可抛开病情本身。

参考文献:

[1]许雅胜,张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炎症反应及凝血功能异常分析与治疗体会[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1,13(02):210-213+217.

[2]章凡,王哲,胡琨,向倩,崔一民.血小板在炎症中的作用:促血栓形成与免疫功能[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2,38(17):2089-2093.

[3]徐玲,王华,梁博云,王桐,郑昕,彭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及意义[J].中华内科杂志,2022,61(07):793-796.

[4]张梦雪,王小钦.铁稳态失调相关的炎症性贫血发病机制及诊断进展[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8,17(05):601-605.

上一篇: 助攻免疫疗法的热门靶点,退行性病变、衰老...

下一篇: 一文了解帕金森病常见症状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