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女儿应赡养老人吗?多子女怎样赡养

时间:2018-01-03 14:47:4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导读:农村女儿应赡养老人吗?多子女怎样赡养老人方案。妈妈已85岁,几年前中风,后来行动不便,近几年有点忧郁、失智,需有人随侍在侧。 她一直住在哥哥家,状况都还稳定,不过去年哥哥、嫂嫂开始想送她去赡养院,觉得有专业医疗照护,会比外籍看护跟在身旁好。 可是妈妈很排斥,跟我哭诉哥哥、嫂嫂不要她,像要被赶出家门,她活到这么老只想落叶归根,不想孤伶伶地死在外面。

多子女怎样赡养老人方案

农村女儿应赡养老人吗?多子女怎样赡养老人方案

  我听了很难过,也不知该怎么办。 一方面是我跟先生的家没办法接妈妈同住,再方面不知怎么跟哥哥、嫂嫂沟通,兄弟姐妹对赡养院持不同意见。 所有人都觉得妈妈住在哥哥家20几年,这个环境妈妈最习惯也舒适,事实是哥哥、嫂嫂似乎已没办法负荷,怎能苛求他们,但妈妈又该怎么办?

  我的疑问是:送妈妈去赡养院真的比住家里好吗? 兄弟姐妹该怎么思考和讨论,才不致不欢而散、伤及手足感情? 如果赡养院对妈妈真的是比较好的选择,如何面对和安抚老人家的心情?

  【专家解答】

  在家庭照顾者关怀总会(简称家总)接触的案例中,这样两难的状况很多。 全台约有76万失智、失能和身心障碍者家庭,老人就占了50万。 其中两成老人属于重度,八成则是轻中度。 轻中度住在家里还可以,重度在照顾质量、专业度和对家人的负担上,就产生满大的压力,例如需要24小时看护、或需要插三管的状态。

  至于是否已达到重度,可在日常生活活动功能(ADLs)评估(见注1)里查到参考标准,对日后的照护安排可有客观衡量。

  另一个重要的衡量不只是妈妈的意愿,家里每个人的期待和权益都该列入考虑。 像兄弟姐妹每个人的人生,含工作和生活质量都要兼顾,在照顾者和被照顾者之间取得平衡。

  不过到最后,家里成员不会有谁全赢或全输,一定有一些妥协。 比如妈妈不愿意去赡养院,但随着年纪增长或健康状况不佳、家人无力负荷的情况下,势必要有专业照护安排,就像生病会住院一样。 因此,从现在开始就该有家庭内部的沟通,及早预做准备。

  备齐照顾信息与知识再沟通

  兄弟姐妹有时会因照顾父母发生冲突,是因为讨论前没做功课,缺乏信息和知识去沟通,到最后很容易变成只是谁该照顾的问题。 建议可从盘点以下两件事做起:

  政府长照资源有哪些可以用得到? 家里可以有哪些选择?

  除了自家人和外籍看护,现在已有一些长照机构可协助,像卫生福利部有地理信息系统(见注2)。 可从中寻找住家周边的居家服务、日间照护中心或家庭托顾。 如果住家附近资源不足,还可慢慢扩大范围,做一些研究。

  也可致电所属县市长期照顾管理中心,进一步确认妈妈的失能程度,及政府提供的补助和照顾。 家总还有照顾者交流网(见注3),可输入实际需求,进行个人化搜寻。

  这几项工具可帮助厘清目前家庭状况,有哪些资源可利用? 包括家人日后探访时间与交通,都可列入考虑。

  有多少金钱可运用?

  先看外部资源,政府有哪些相关补助? 像居家服务,政府目前可补助到七成。再看看父母的资源,是否有退休俸? 或有哪些资产可安排利用。最后是看兄弟姐妹各自可负担的经济条件? 像每月可提供多少钱(这部分或许得留待家人开启对话后再讨论)。

  这样在照护支出上就可具体计算出来,比如请居家看护,扣除政府七成补助,还需负担多少;或到日照中心或赡养院,父母资产可运用多少,手足各自分摊多少,同样算得出来。

  这样的支出通常都不会是短期的,要想到长期规划。 我们的研究发现,长期照护平均达9.9年,这是为什么我们建议要善用政府资源,不然对一个家庭来说会是不小的负担,而且要提早规划,有心理和经济各方面准备。

上一篇: 长期心情压抑会得病吗?长期心情不好压

下一篇: 房子靠近马路噪音大 小心失智症风险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