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Ethnopharmacol:白头翁汤通过调节AMPK/mTOR介导的自噬来修复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肠道屏障

时间:2023-07-18 23:12:5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主要影响结肠的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近年来,UC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白头翁汤(BD)是《伤寒论》中描述的一种中药,几个世纪以来一直用于治疗肠道疾病。然而,其潜在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未被探索。

研究目的:该研究旨在探索BD对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自噬修复结肠屏障的影响,并探讨其在调节自噬信号通路AMPK/mTOR中的作用。

材料与方法:用3%葡聚糖硫酸钠(DSS)治疗结肠炎小鼠7 d。通过体重、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长度、病理变化、脏器指数、血细胞比例等指标评价BD治疗DSS性结肠炎的疗效。此外,通过检测FITC-葡聚糖渗漏、肠系膜淋巴结(MLNs)细菌负荷和结肠组织细菌浸润来分析肠上皮通透性。继而评估结肠杯状细胞的数量和比例以及紧密连接蛋白(包括ZO-1、claudin-1和occludin)的表达来评估屏障功能

此外,通过检测自噬体的数量和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和P62的表达来评估自噬水平。进行了网络药理学研究,以分析药物作用的潜在机制,如AMPK/mTOR在调节自噬信号通路中的作用。

结果:BD通过恢复小鼠体重和结肠长度,减少炎症细胞浸润,改善结肠炎症状。此外,BD减少了FITC-葡聚糖的扩散和MLNs中的细菌易位,以及结肠粘膜的细菌浸润。

BD可增加结肠杯状细胞的数量和比例,增加ZO-1、Claudin-1和Occludin的表达,提高自噬水平。网络药理学分析提示BD可能通过AMPK信号通路影响肠道自噬,这一点通过BD治疗后AMPK磷酸化激活和mTOR表达下调得到证实。

结论:BD通过激活AMPK磷酸化,抑制mTOR表达,促进自噬,从而修复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肠上皮屏障

 

文献来源:

Pan SM, Hu ZF, Wang CL, et al. Baitouweng decoction repairs the intestinal barrier in DSS-induced colitis mice via regulation of AMPK/mTOR-mediated autophagy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3 Jul 10]. J Ethnopharmacol. 2023;116888. doi:10.1016/j.jep.2023.116888.

上一篇: J Gastroenterology:米...

下一篇: TAG:幽门螺杆菌根除对结直肠癌发病率的...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