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诱导的中枢性尿崩症

时间:2022-12-23 20:59:3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提高了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但也可能引发各种自身免疫性副作用,包括内分泌疾病。近年来,中枢性尿崩症(CDI)被报道为一种非常罕见的ICI 诱发的内分泌毒性。Frontiers in Oncology杂志的一项研究对ICIs相关尿崩症的现有资料进行综述,并推测其发病机制,为早期诊断、治疗及合理用药提供切实可用的建议。

在癌症患者中,CDI可能源于局部恶性肿瘤或转移引起的垂体或视上/室旁核的压迫/浸润,也可能在副肿瘤综合征的背景下诊断。此外,CDI可能是抗癌治疗、脑部手术和(罕见)放疗的并发症,某些抗癌药物(即替莫唑胺)的并发症更罕见。近年来,少数接受ICI治疗的癌症患者报告了CDI。

ICIs 对垂体损伤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由于抗CTLA4-mAb在ICI 诱导的垂体炎发生率高于抗PD1/PD1L mAb,因此大多数关于ICIs诱导的垂体损伤发病机制的数据来自抗CTLA4-mAb的研究。

一些药物结构的差异被认为是解释ICIs中不同垂体毒性发生率的促成因素。IgG亚类在激活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和经典补体途径方面表现出不同的强度,与 IgG2和 IgG4亚类相比,IgG1发挥更强的作用。此外,CTLA-4受体的一些基因多态性似乎使患者更容易或更不容易发生CTLA-4阻断诱导的垂体炎。最后,IL-17通路的激活被认为在ICIs相关的垂体毒性中具有致病作用。

根据指南,出现1级ICI-CDI的患者可根据患者的生活质量继续使用致病药物和去氨加压素处方,并密切监测多尿、脱水和高钠血症。对于2-3级毒性,应暂停 ICI 给药,并在适当 DI 治疗后症状消退后立即重新启动给药。

随着ICIs的广泛使用,即使是非常罕见的内分泌irAE(如CDI)也可能是临床实践中具有挑战性的情况。基于与内分泌科医生的密切合作,使用适当的诊断工作,有助于肿瘤科医生为患者提供irAE的最佳治疗,而不会不适当地放弃有效的抗癌治疗。

 

原文出处:

Agnese Barnabei, Lidia Strigari, et al,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nduced Central Diabetes Insipidus:Looking for the Needle in the Haystack or a Very Rare Side-Effect to Promptly Diagnose?  Frontiers in Oncology, 2022, doi: 10.3389/fonc.2022.798517.

上一篇: 糖尿病与焦虑抑郁障碍-《中国2型糖尿病防...

下一篇: 如何识别早期食管癌?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