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高,春夏低”|关注季节性高血压

时间:2023-10-18 20:30:3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论坛导读:血压是最为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健康人血压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持续波动。血压变异是在人类漫长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遗传特质,目的在于使人体更好适应外部环境与内稳态的变化,保障机体在内外环境变化过程中维持全身组织器官适度的血液灌注压力。近年来,高血压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由此引发的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因此,对于高血压的患者血压波动影响因素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表明影响血压波动除受到遗传、饮食、过度肥胖、精神紧张、血脂异常因素外, 还受到季节气候的变化的影响。

季节性高血压这种疾病顾名思义是因为季节变化引起的,因为气温的变化会影响到血管的变化。在冬季,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被激活,及冷刺激导致的交感神经活性增高是血压上升的内在重要原因。当维生素D 缺乏时也可以激活具有调节血压作用的肾素-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因此冬季高血压高发。另外,血管也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即寒冷时血管收缩,便会引起血压升高;天热时血管扩张,可能导致血压下降。寒冷可刺激机体产生很多变化抵抗寒冷、保持热量,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分泌刺激血管收缩的激素,减少热量流失。这样下来,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阻力就会增大,血压就会升高。可见,气温变化是血压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通常情况下,冬季血压较夏季血压显著升高。研究显示,与冬季相比,夏季收缩压/舒张压均值降低5/3mmHg。针对中国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室外气温>5℃时,气温每下降10℃,收缩压平均上升6.2mmHg。与夏季相比,冬季夜间血压下降幅度更大,杓型或深杓型血压节律占比更高。

图片

我国大样本研究结果显示,心血管病患者的收缩压每增加10mmHg,心血管病死亡率上升21%,且心血管病死亡率随季节变化,冬季比夏季风险增加41%。冷季节心血管事件增加与血压波动密切相关,其最可能的机制与冬季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以及交感神经系统活性水平增高有关。

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慢性肾脏病和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通常存在血管内皮功能不全、血压调节功能差等病理情况,对季节性气温变化更敏感,因此受血压季节性变化的影响更显著。与健康人或中青年人群相比,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随季节变化的幅度更大。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老年患者夏季与冬季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平均差值分别为31与15mmHg,更重要的是,这些患者冬季发生心梗和卒中的风险较其他季节增加1倍。

图片

人的血压可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呈现“秋冬高,春夏低”的特点。在临床实践中,如果季节交替时高血压患者呈现血压较大波动,应首先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并进行细致体格检查,排除影响血压波动的其他原因,如确认血压波动是由季节变化或环境气温改变所致时,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做适当处理。对于普通人,血压季节性变化通常不会造成病理损伤,无需干预;但对于部分高血压患者,血压季节性变化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冬季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可能在夏季出现血压过度下降。夏季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冬季血压可能明显上升,甚至超过目标值。

每年在夏季和冬季至少进行1次动态血压监测,及时了解昼夜血压波动情况,警惕夜间血压升高。血压季节性变化普遍纯在,患者正确做好家庭血压监测,不但随时掌握自身血压变化,也可在诊疗时为医生用药调整提供依据,同时有效做好饮食控制做好自身的管理,也能更好控制血压。

家庭血压监测时,应每日早、晚测量血压,上午10点和下午5点是血压的高峰时间,有条件的朋友可以在办公室或工作环境时测量。每次测量应在坐位休息5分钟后,测量2~3次,间隔1分钟,记录并取多次测量平均值为当次血压值。通常,早上血压测量应于起床后1h内、服用降压药前、餐前和剧烈活动前进行。晚间血压测量于晚饭后、睡觉前进行。不论早晚,测量血压前均应注意排空膀胱,并记录起床、睡觉、三餐及服药时间。

高血压患者尤其已知血压水平随季节变化波动的高血压患者,或血压容易随季节变化波动的患者,包括老年高血压患者或合并CKD、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患者,每年在夏季和冬季至少进行1次动态血压监测,及时了解昼夜血压波动情况,警惕夜间血压升高。

参考文献:

高血压患者血压季节性变化临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22; 30(9): 813-817.

上一篇: Gastrointestinal End...

下一篇: 术后死亡丨前降支急性闭塞开通过程中3次慢...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