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也许并不是糖尿病那么简单,也可能是罕见病

时间:2024-05-27 16:02:5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4月的一天,某医院内分泌科医生接诊了一位糖尿病患者李先生。“医生,帮我配2支胰岛素。”接诊医生发现李先生的不寻常:宽鼻子,颧骨、眉弓突出,口唇肥厚,牙槽宽大,声音嘶哑,腕关节和指关节粗大。

图片

图片

医生了解到,李先生“变丑”时间是在3年前,近1年表现明显,李先生一直以为是糖尿病诱发的容貌改变。经过对李先生症状、体征、糖代谢异常病史及与3年前的照片对比分析,医生高度怀疑该患可能患有内分泌疑难罕见病,于是安排了内分泌相关激素及影像学检查。

检查结果提示:生长激素 13.410ng/ml (正常参考值:0.02-1.50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547ng/ml (正常参考值:101-270);高糖抑制试验生长激素谷值,不能被抑制到1ug/L以下;垂体增强核磁提示垂体腺瘤、垂体柄左偏。检查结果支持了医生的疾病假设,也揭开了李先生高血糖背后的主谋肢端肥大症垂体腺瘤(GH瘤可能),也为他的体格改变揭开了“丑病”的神秘面纱。

肢端肥大症是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罕见疾病,每年的发病率100万人中不到10个,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体内产生过量的生长激素(GH),GH刺激肝脏产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长期过量分泌的GH和IGF1促进全身软组织、骨和软骨过度增生。在儿童时期与青春期GH分泌增多,从而发生巨人症。成人期GH仍然继续分泌,由于骨骺已闭合,只能横向发展,表现为手脚粗大、肥厚、手指变粗,不能做精细动作,所备鞋帽手套嫌小,成年后仍需增大尺码,称为肢端肥大症。

“丑病”并不远

其实,“丑病”离我们并不太遥远。比如最丑帝王明太祖朱元璋,外貌被描述为“下巴奇长、厚嘴唇、鼻子大……有现代的医师给朱元璋下了疾病诊断,得了“丑病”。近代画家潘玉良,21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她也是“丑病“患者,发病前年轻貌美,发病后,面容变丑。

图片

“丑病”有多丑

肢端肥大症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平均发病年龄为40~45岁,儿童期发病的GH腺瘤表现为巨人症。

肢端肥大症有特征性的肢体和面容改观。包括眉弓和颧骨突出、鼻翼增宽、嘴唇增厚、齿列稀疏、舌体肥厚、反咬合、下颌前突、手足肥大等;患者还可出现多汗、皮脂腺分泌旺盛、皮肤粗糙增厚和褶皱等。简单的说,就是变丑了。

并发症

除了影响颜值以外,GH持续过多分泌还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

(1) 心脑血管系统受累: 心血管疾病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

(2) 呼吸系统受累:由于患者上、下颌骨生长、软组织增厚、上呼吸道结构改变导致60%~80%患者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3)糖代谢紊乱:糖代谢异常是最常见的代谢并发症,20%~56%的患者发生糖尿病,16%~46%的患者存在糖耐量异常;

(4) 骨关节受累: 并发骨关节病是正常人群的2倍,常累及肩、膝和髋关节;椎体骨折的发生率高达60%是正常人群的3~8倍;

(5) 垂体腺瘤压迫、侵犯周围组织引起头痛、视觉功能障碍,颅内压增高、腺垂体功能减低和垂体卒中;

(6) 还会导致女性闭经、泌乳、不孕,男性性功能障碍、不育等;

(7)结肠癌的风险增加2~14倍、甲状腺癌发生率也明显增加。

早期亢进,后期衰退

肢端肥大症是一种罕见的疾患,其特征是生长激素及其外周靶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分泌超量。多为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引起,后者约占全部垂体瘤的20%,其中75%表现为垂体大腺瘤,故除前面内分泌表现外,患者常有头痛、双颞侧视野偏盲等垂体腺瘤对周围神经结构压迫的表现。

早期(形成期),体格、内脏普遍性肥大,垂体前叶功能亢进;晚期(衰退期),体力衰退,出现继发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

诊断与治疗

肢端肥大症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视功能和其他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学、影像学检查来综合判断,明确是否存在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其大小、位置(鞍内、鞍上、鞍旁、鞍后、鞍下)、有无海绵窦及周围组织的侵袭,了解肿瘤的生物学活性、激素分泌特点和病理类型,具体而言应包括:详细的病史和上述典型的临床表现。

肢端肥大症以及相关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寿命。治疗的目的是将GH的含量降低至正常水平,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指南推荐内分泌科、神经外科、放疗科、放射影像科和病理科专家组成的MDT团队来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手术、放疗和药物是肢端肥大症的三种治疗方法。

图片

参考文献

[1]王吉耀.内科学(上下)(供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全国高等学校教[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薛耀明 肖海鹏.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学[M].广东科技出版社,2018.

[3]克罗嫩伯格.威廉姆斯内分泌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

[4]中华医学杂志.肢端肥大症诊治中国诊治共识(2021版).中华医学杂志,2021,101(27):2115-2116.

[5]姚泰 王庭槐.生理学(第3版)(供8年制及7年制(5+3一体化)临床医学等专业用)[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上一篇: 右冠满罐血栓,是抽吸做还是抗栓后择期再做

下一篇: 【ASCO教育文集】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