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hritis Res Ther:中国学者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靶向小分子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时间:2024-06-20 15:01:0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由免疫系统功能失调引起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治疗复杂且充满挑战。随着对SLE病理机制的深入了解,靶向小分子药物作为一种新的治疗选择引起了广泛关注。此项研究通过对现有随机对照试验(RCTs)的贝叶斯网络元分析,旨在评估不同靶向小分子药物治疗SLE的疗效和安全性,以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通过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的数据,纳入了关于SLE治疗的靶向小分子药物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使用Cochrane工具对包括的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主要评估SRI-4响应、BICLA响应和不良反应指标。研究中还采用贝叶斯网络元回归方法分析不同剂量和治疗疗程对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

在研究中,通过元网络分析发现,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方面,Deucravacitinib相较于Baricitinib和安慰剂在改善SRI-4反应上表现出显著优势。同样,在BICLA反应方面,Deucravacitinib也显著优于安慰剂。此外,尽管在不同剂量和疗程的研究中靶向小分子药物展示出的疗效存在差异,但整体上与安慰剂比较,并未发现显著的安全性差异。值得一提的是,所有药物的不良反应均在可控范围内,与安慰剂组相比无明显增加。这些结果表明,Deucravacitinib在SLE治疗中可能是一个有效且安全的选择。更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数据将有助于进一步验证这些发现,特别是在不同的患者群体和长期治疗效果上。

靶向小分子药物治疗与安慰剂相比的SRI-4应答荟萃分析的森林图

靶向小分子药物治疗与安慰剂相比的BICLA应答荟萃分析的森林图

基于本研究获得的证据,不同靶向小分子药物在疗效上与安慰剂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而在安全性上差异不显著。Deucravacitinib可能是最佳的干预措施。由于纳入研究数量有限,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证据来进一步验证靶向小分子药物治疗SLE的疗效和安全性。

原始出处:

Efficacy and safety study of targeted small-molecule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rthritis Res Ther. 2024 May 10;26(1):98. doi: 10.1186/s13075-024-03331-8. PMID: 38730460; PMCID: PMC11083747

上一篇: JAMA Neurol:血管紧张素受体阻...

下一篇: Pediatr Nephrol:儿童多囊...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