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中风治疗新选择!改善患者功能结局,或优于标准治疗

时间:2024-07-19 19:01:0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卒中(又叫“中风”)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和主要致残原因,而急性缺血性卒中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再灌注治疗是治疗缺血性卒中非常重要的手段,阿替普酶是早期再灌注治疗中使用的标准溶栓药物,适用于治疗发病后4.5小时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

瑞替普酶属第三代溶栓药物,血管开通率高,可通过静脉推注直接给药,使用更方便,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和其他血栓性疾病的治疗。目前尚不明确瑞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近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重磅发表RAISE研究3期结果,证实与标准治疗药物相比,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后4.5小时内,给予瑞替普酶治疗可能会有助于功能恢复

论文指出,RAISE研究为瑞替普酶在缺血性卒中患者治疗提供了“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并为临床医师及患者在溶栓药物的应用上提供了更多选择

图片

截图来源:NEJM

RAISE研究是一项3期前瞻性、开放标签、随机对照、盲终点、非劣效性研究,在中国62个研究中心开展。研究纳入了具有优良功能状态(定义为改良Rankin量表得分≤1分,评分范围为0~6分,随着评分增加,患者从无神经功能缺损、无症状或完全康复至死亡)并患有缺血性卒中的患者,中位年龄为63岁,70.5%为男性。若90%CI下限高于0.93%,则被认定为非劣效性。研究人员在非劣效性检验后对主要结局进行优效性分层检验,如果95%CI下限高于1%,则被认定为达到了优效性。

研究主要结局是治疗90天时具有优良的功能状态,其定义为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分或1分。次要结局包括良好的功能结局(定义为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为0–2分),治疗90天时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的序数分布等。安全性结局是发病后36小时内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的患者比例、治疗90天时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

发病后4.5小时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被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瑞替普酶组(707例)和标准治疗药物组(705例),分别接受静脉推注瑞替普酶(第一剂为18 mg,间隔30分钟后再给予18 mg)或标准治疗药物(0.9 mg/kg,最大剂量为90 mg)。

分析结果显示:

  • 有97.0%(1370/1412)的患者达到了优良功能结局。

  • 瑞替普酶组优良功能结局患者比例高于标准治疗药物组(79.5% vs. 70.4%,RR=1.13,95%CI:1.05~1.21;非劣效性P<0.001,优效性P=0.002),说明在达到优良功能结局方面,瑞替普酶非劣效于标准治疗药物,还可能有更好的功能结局

从次要结局看:

  • 瑞替普酶组良好功能结局患者比例略高于标准治疗药物组(85.3% vs. 79.8%,RR=1.07,95%CI:1.02 ~ 1.12)。

  • 在对治疗90天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进行序数分析中,瑞替普酶组的中位评分为0分(四分位数范围为0~1),而标准治疗药物组中位评分为1分(四分位数范围为0~2),显示出瑞替普酶组患者的功能恢复的更好(OR=0.61;95%CI,0.27~0.95)。

除了13例未接受瑞替普酶或标准治疗药物的患者外,1399例患者被纳入安全人群。从安全性结局方面来看:

  • 瑞替普酶组和标准治疗药物组分别有2.4%(17/700)和2.0%(14/699)的患者发病后36小时内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从治疗90天时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来看,瑞替普酶组稍高于标准治疗药物组(7.7% vs 4.9%;RR=1.59;95% CI,1.00~2.51);而前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也高于后者(91.6% vs 82.4%;RR=1.11;95% CI,1.03~1.20)。

研究表明,对于发病后4.5小时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瑞替普酶非劣效于标准治疗药物,且可能产生更优良的功能结局

参考资料

[1] Li S, Gu HQ, et al., (2024). Reteplase versus Alteplase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N Engl J Med. 2024 Jun 27;390(24):2264-2273. doi: 10.1056/NEJMoa2400314. Epub 2024 Jun 14. PMID: 38884332.

上一篇: 神经板、神经管和神经嵴的形成发生

下一篇: Arthritis Res Ther:多...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