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大咖 | 李富兵教授解读乳腺癌基础研究新进展

时间:2024-10-20 15:00:5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编者按:乳腺癌作为全球女性健康的重大威胁,其基础研究的每一步进展都可能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在第三届京华乳腺癌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分享中国最新临床研究进展,这些成果不仅推动了临床治疗策略的革新,也显著提升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在会上,【医悦汇】特邀昆明医科大学的李富兵教授做客对话大咖,为我们分享中国在乳腺癌基础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以及这些研究成果如何转化为临床实践。

医悦汇:能否请您介绍一下中国在乳腺癌基础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这些基础研究成果如何能够转化为临床实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和生存质量?

李富兵教授:2024年中国学者在乳腺癌的基础研究中有诸多重要发现,比如,清华大学的郑撼球教授及其团队在乳腺癌骨转移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发现,一种名为淋巴毒素-β(LTβ)的蛋白质促进多种乳腺癌模型的骨转移。机制研究表明,LTβ在骨微环境中的肿瘤细胞中高度表达,它通过激活成骨细胞分泌CCL2/5,促进肿瘤细胞的粘附和破骨细胞的形成,从而加速骨转移的进程。值得注意的是,阻断LTβ的信号传导能够显著抑制骨转移的发生。

我认为,对于我们未来的临床跟踪研究,LTβ可被视为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如果能够成功抑制乳腺癌细胞中LTβ的表达,我们有望显著减少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的骨转移。这一发现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医悦汇:您认为中国在乳腺癌基础研究领域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李富兵教授:当前,乳腺癌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三阴性乳腺癌上,这种疾病因其治疗难度大、预后不佳而备受关注。由于缺乏明确的治疗靶点,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一直是一个挑战。三阴性乳腺癌约占所有乳腺癌的15%,因其不表达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而得名。这种类型的乳腺癌具有高度侵袭性,易于扩散和转移,复发率高,且由于治疗靶点的缺乏,治疗选择有限,是乳腺癌治疗中的一个难题。

然而,随着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开始认识到三阴性乳腺癌可以根据不同分子的表达模式进行亚型的再细分,且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特别是邵志敏教授和江一舟教授团队提出的“复旦4分型”,为中国三阴性乳腺癌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目前,相关的临床试验正在积极进行中,并已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体现在发表的一系列高水平文章中,而且我相信,这些分型方法将对中国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且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后期治疗大有脾益。

医悦汇:您认为未来的哪些研究方向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李富兵教授:癌症领域的研究一直在不断进步,尤其是三阴性乳腺癌,但其高度异质性和复杂的微环境,一直是研究的难点。随着科技的发展,多组学分析、单细胞测序技术以及空间转录组技术等先进手段的应用,我们对三阴性乳腺癌的理解越来越深入。这些技术使我们能够更细致地描绘疾病的分子特征,从而识别出更多潜在的治疗靶点。

未来,我们可以预见,通过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我们将能够更精确地针对乳腺癌进行治疗,这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还有可能开发出更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因此,深入探索这些前沿技术,并将其应用于乳腺癌的研究,无疑是未来医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和发展趋势。

上一篇: Nat Genet:破译170个CRC风...

下一篇: 【病例分享】十年的“老邻居”突然不安分了...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