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AI 2025 | 专访加拿大韦仕敦大学Brian Lee:蜂蜜中热敏性成分成为解开过敏谜团的关键

时间:2025-03-05 12:10:2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近年来,随着食品过敏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上针对罕见食物过敏的认知也在逐步完善。在2025年美国过敏、哮喘和免疫学会(AAAAI)暨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联合大会上,梅斯医学采访到来自加拿大韦仕敦大学(Western University)变态反应科Brian Lee医生,分享了一例罕见的蜂蜜过敏病例,并探讨了其潜在的致敏机制及未来研究方向。

梅斯医学:请您简单介绍下您在本次大会上发表的研究成果。

Brian Lee: 在本次AAAAI大会上,我们分享了一例罕见的蜂蜜过敏病例。这名患者在食用未经巴氏杀菌处理及未过滤的天然蜂蜜后,出现了显著的过敏反应。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当经过巴氏杀菌处理的蜂蜜挑战试验以及皮肤点刺测试时,这名患者并未显示出任何过敏迹象。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当将未经处理的蜂蜜与沸水混合后,患者的过敏症状也随之消失。这一现象表明,蜂蜜中含有的某些或某种特定的过敏原可能具有热敏性特征,即它们的致敏能力会在加热过程中显著降低甚至完全消失。

梅斯医学:这项研究对推动蜂蜜过敏治疗策略有哪些重要意义?

Brian Lee: 蜂蜜过敏并非常见,但在临床上确有报道。过敏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推测可能与花粉、蜜蜂分泌的酶类或其他蛋白质相关。我们的研究重点是探索蜂蜜中过敏原的热敏性,即某些成分在加热后会失去致敏能力。在本例患者的皮肤点刺试验中,我们发现他对未经巴氏杀菌的蜂蜜呈现阳性反应,而对经过巴氏杀菌的蜂蜜则未出现过敏反应。此外,我们测试了不同品牌的未经巴氏杀菌蜂蜜,结果表明,蜂蜜的来源和加工方式可能影响其致敏性。例如,澳大利亚地区某些单一花源蜂蜜可能比多种花源混合蜂蜜更容易引发过敏,这可能与其中特定的花粉成分有关。

梅斯医学: 从您的研究来看,蜂蜜过敏的临床诊断和管理是否会因此发生变化?未来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Brian Lee: 在未来的研究计划中,我们的主要目标是精确鉴定蜂蜜中导致过敏反应的具体成分。目前我们已经确定蜂蜜中存在某种能够在加热过程中被破坏的致敏物质,但其确切性质和来源仍待明确。初步推测,这些致敏成分可能包括蜜蜂产生的特定蛋白质或酶类,或是来自不同植物花粉中的抗原物质。

为了进一步探索这一发现,我们计划对该患者进行更深入的免疫学分析和分子实验,以确认导致过敏反应的关键蛋白。同时,我们希望在更大规模的患者群体中进行验证,以评估不同地区蜂蜜的致敏性差异,并探讨是否可以通过加热处理或蛋白修饰来降低蜂蜜的致敏风险。这项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优化蜂蜜过敏的诊断流程,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还在于它可能为食品加工行业带来新的视角和技术手段,以生产低致敏性的蜂蜜产品。长远来看,这也有助于改进公共健康政策,特别是在过敏管理方面,为那些对蜂蜜过敏的人群提供更多保障和支持。

综上,Brian Lee团队的研究突破在于建立了加工工艺-蛋白构象-致敏性的关联证据链。尽管热敏性过敏原的具体身份仍有待确认,但该病例已充分证明,传统过敏原检测中"蜂蜜"作为单一检测项目的局限性。未来需开发基于加工参数的细分过敏原检测体系,这正是食物过敏领域迈向精准医学的重要一步。

上一篇: 多发性硬化:您接诊到的最早几岁发病?

下一篇: Rheumatology:老年发病类风湿...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