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欧洲动脉高血压管理指南发布,7条核心推荐必读!

时间:2023-06-25 22:08:0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2023年欧洲高血压学会(ESH)学术年会正美丽的城市米兰如火如荼的召开,备受关注的2023版欧洲动脉高血压管理指南正式颁。此次指南更新的内容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为临床医师和科研人员提供更完善的高血压管理策略。那么,新版欧洲指南有哪些核心要点?与之前的指南相比,又有哪些不同?

核心要点1:高血压定义未发生变化

高血压仍定义为:非同日重复测量诊室血压≥140/90 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然而,新版指南指出,当诊室血压超过115/75 mmHg后,与心血管事件或肾脏疾病发生发展存在关联。另外,诊室血压分类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收缩压(SBP)<140 mmHg且舒张压(DBP)≥90 mmHg。

除了基于血压值的高血压等级外,新版指南还建议将高血压分为1、2、3期:
1期:无并发症的高血压,包括无高血压介导的器官损害(HMOD)、无糖尿病、无心血管疾病和无慢性肾脏疾病(CKD);
2期:存在HMOD、糖尿病或CKD 3期;
3期:存在心血管疾病或CKD 4/5期;

核心要点2:准确测量血压

准确测定血压是诊断和管理高血压的基石,但诊室血压测量存在诸多干扰因素,常导致测量结果与实际不符。新版指南推荐,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家庭血压监测(HBPM)能提供更多信息。在诊室外测量血压时,可以使用自动电子上臂式袖带装置。如果没有自动装置,可使用带有LCD或LED显示的混合式手动听诊装置或数字倒计时装置,或抗震无氧装置。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无袖带血压设备不应用于高血压的评估或管理。

核心要点3:心血管风险因素和血管风险评估

高血压通常与其他危险因素有关,包括血脂异常、糖耐量受损和2型糖尿病,这进一步增加了心血管事件风险。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的因素包括病理生理、环境和生活方式等,特殊的危险因素,如妊娠期的高血压和早发的绝经期。当然,HMOD是决定整体心血管风险的重要因素,在HMOD的情况下,其风险通常很高。

新版指南建议对所有高血压患者进行的心血管风险分层。风险分层对于正常高值血压或1级高血压的患者尤其重要,这可能会影响他们是否、或判断降压速度。同时,糖尿病被列为影响心血管风险的一个独立疾病,与HMOD、CKD的合并情况无关。只有控制良好、病程短,没有HMOD证据且没有其他心血管风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才被归类为中度风险。

核心要点4:更强调生活方式干预

有益于心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或延缓高血压发病的一个根本性的重要方法。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患者可将血压降低4~5 mmHg。此外,健康生活方式措施可以增强药物干预的降压效果,减少控制血压所需的药物数量。公认的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减肥、戒烟限酒、DASH饮食、减盐、增加钾的摄入、有规律的运动等,同时有研究报道,适当的饮用咖啡,茶水,以及冥想都对降低血压有帮助。另外,新版指南强调,生活方式的改变绝不应推迟药物治疗的开始,降压药对血压的益处,仅靠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不可能获得的。

核心要点5:开始使用药物治疗的血压阈值

新版指南推荐,对于18至79岁的患者,建议开始药物治疗的诊室血压为140/90 mmHg。在≥80岁患者中,建议开始药物治疗的诊室SBP≥160mmHg。然而,在≥80岁,SBP在140~160mmHg范围内,可考虑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对于虚弱患者,开始药物治疗应该是个性化的。另外,对于有心血管疾病(主要是CAD)病史的成年患者,药物治疗应在血压超过130/80 mmHg时开启动。

核心要点6:降压药的选择

对于需要药物治疗的成人高血压患者,常用5大类药物包括:ACEIs、ARBs、BBs、CCBs、和 噻嗪类/噻嗪类利尿剂均有效降低血压和心血管事件,单药或者联合用药被推荐为高血压治疗策略的基础。新指南建议,最好采用单药组合,以提高依从性和持久性,包括RAAS抑制剂(ACE或ARB)联合CCB或利尿剂。对于有以下情况的患者,可以考虑单药疗法:1级高血压和低风险;正常血压偏高;身体虚弱和/或高龄。

若初始治疗使用最大剂量或耐受剂量的联合用药不能控制血压,应增加到三联用药,常用的三联用药为RAAS抑制剂(ACE或ARB)+CCB+噻嗪类/噻嗪类利尿剂。对于BBs类药物,在治疗的初始阶段或任何治疗步骤中均可使用,比如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慢性冠合征的抗缺血治疗、心房颤动的心率控制等。另外,不建议联合使用两种RAAS抑制剂,因为由于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加,特别是AKI。

核心推荐7:患者随访作为重要管理的重要部分

患者随访作为高血压管理一个重要部分,以评估血压控制情况、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变化等等。在治疗开始后的前三个月,在实施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策略以实现血压控制的过程中,建议每个月进行一次医生随访,包括虚拟护理访问,甚至更频繁。随访频率主要取决于高血压等级、心血管风险等。当血压得到控制时,随访次数可以不那么频繁,建议每年就诊一次,以利于医患关系和依从性。另外,对于血压控制比较困难的患者,应考虑增加就诊次数。

在随访过程中,应收集诊室血压的测量值,更新病史,尤其是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实验室检查频率应取决于患者的临床状况和风险水平。对于低风险患者,每年收集心电图和血液检查数据是合理的。另外,在使用HBPM时,最好是通过使用自动电子装置,允许自动存储并将数据同步传输给带有移动电话、个人电脑或互联网的医护人员。HBPM数据对于提示医生随访是非常有用的,这些数据决定患者的整体血压管理的变化。

上一篇: 医者渡人!医学生情侣机场跪地抢救晕倒男子

下一篇: Zellweger谱系障碍:胆酸疗法|疑...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