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国琳教授:准确识别心身疾病患者,制定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

时间:2023-07-18 23:14:3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掌握四大要点准确辨别SSD患者

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防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障碍或临床综合征,而躯体症状障碍(SSD)是一种以多样化表现的躯体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患者因担忧各种躯体症状而反复求医,但检查无异常,医生反复解释仍不能消除患者的顾虑。

SSD是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系统DSM-5的一个诊断类别,临床多使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ICD系统,该系统将此称为躯体形式障碍。米教授表示,此名称在临床使用时,不容易被患者理解和接受。SSD患者的临床特点是拥有复杂多样、反复出现且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临床上对此类疾病识别率不高,导致SSD患者辗转治疗,效果不理想,进而病情迁延,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浪费大量医疗资源。综合医院非精神科医师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识别SSD患者:

01 临床医生应提高对SSD的认识,熟悉躯体症状障碍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02 掌握与SSD患者的沟通技巧,注重倾听和共情,由浅入深地关注患者情绪和其他精神症状,以及患者对躯体症状的认知。

03 收集病史时注意心理社会因素方面资料,如成长环境、心理发展情况、个性或行为特点、有无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家庭支持。

04 借助心理测评工具,评估情绪、人格特征等心理症状、应对方式、社会功能等。

总之,面对心身疾病患者需要有心身医学的理念,同时关注躯体和精神心理两个方面。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

研究结果显示,与非SSD患者相比,SSD患者报告了更高的抑郁水平、与健康相关的焦虑、较差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以及较高的就诊频率。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十分必要。

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结合物理治疗的综合性治疗方法。

常用心理治疗方法有认知疗法、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析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表达性艺术治疗、正念治疗,以及家庭治疗、团体治疗等方法。心理治疗可让患者了解所患疾病的性质,改变错误观念,减轻或消除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逐渐建立对躯体不适的合理性解释。

 心理治疗的同时要考虑躯体疾病治疗或精神心理药物治疗。患者确实存在躯体疾病,需要采用对症的躯体疾病治疗方案。精神心理药物治疗主要针对患者抑郁、焦虑等情绪,以及慢性疼痛等躯体痛苦。对有偏执倾向、难治性的患者也可考虑使用小剂量精神心理药物治疗。其他治疗,包括经颅磁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的物理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对这类患者也会有不错的效果。实际临床治疗过程中,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

双心疾病属于心身疾病中医中药治疗有较大优势

心血管疾病是现代社会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也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首位病因。米教授表示,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问题,即双心疾病,或其他躯体疾病合并抑郁焦虑,这些都属于心身疾病的范畴。

现代医学模式已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探讨疾病时,除了关注生物因素,更关注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心身疾病更是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一类躯体疾病,在综合医院每个科室都普遍存在,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遗憾的是,心身疾病患者的临床就诊率、识别率、诊断率和治疗率仍较低。

以心血管疾病为例,研究表明,在心血管病患者中,有22.8%和70.9%伴发抑郁和焦虑,但心内科医生对抑郁和焦虑的诊断率仅为3.7%和24.0%;在综合医院就诊的患者被诊断为抑郁或者焦虑者,仅有不到10%接受精神科专科治疗。

对此,米教授认为,对心身疾病患者能够及时识别很重要。目前临床治疗以综合治疗手段为主,即药物治疗(西药、中成药)结合心理治疗、物理治疗。

高血压、冠心病、功能性心律失常等疾病患者更容易出现心身疾病,常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如伴随抑郁、焦虑情绪,但临床表现不典型,许多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为轻、中度,或以躯体症状为主。中医药对此类身心疾病患者治疗方面优势较大,不仅可以兼顾到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又能改善抑郁、焦虑情绪,也可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比如临床上经常使用的心可舒片,是具有双心效应的纯植物中成药,不仅可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改善心脏功能,调节血压,还能疏肝解郁、调理脾胃,改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该药为纯植物组方,安全性高,适合心血管疾病患者长期服用。

上一篇: European Radiology;功...

下一篇: 鹿晗演唱会后,太激动导致呼吸性碱中毒?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