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P小调查|你喜欢哪种全科住培教学模式?

时间:2023-01-22 00:00:4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每种教学模式详细介绍见下文!

本文来源:战京燕,娄景秋,王少坤,等. 我国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模式及应用效果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19): 2401-2407.(点击文题阅读原文)

小组讨论式教学模式

小组讨论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在于不同于大班制教学,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带教老师和学员组成教学小组。

案例:

陆媛等的研究中带教老师和学员的比例为1∶15,因为教学小组学员数量相对少,组内的每一位学员参与感高,参与程度与参与积极性也相应提高。

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小组教学模式中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参与,发现有助于全科住培医师人文素质方面的提升。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在教学后的反馈环节加入了反馈再练习和PBL小组讨论环节,重点有针对性的讨论有利于相关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反复演练可以加深知识点的掌握。

效果评价:

传统授课式教学模式(LBL)是以教师授课,学生听课为主的教学模式,主角是教师。与LBL相比,小组教学模式下的学员理论知识成绩和实践技能水平均有明显提升,小组讨论式教学模式的优点还在于组织学生进行自发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员的团队意识、沟通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见表1)。

导师小组教学模式

导师小组模式,由内科专业1名师资、外科专业1名师资和社区1名师资组成,导师小组主要是研讨培训方案,确保轮转过程的实效与质量。

案例:

针对如何提升全科住培医师在基层实践基地的培训质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全科医学科提出了"双导师制"教学模式,即全科住培医师在临床基地和基层实践基地各有1名导师,第一导师为责任导师,由临床教学基地的临床师资担任,负责临床专业知识、科学思维、解决问题和综合科研能力的培养;第二导师为合作导师,由基层实践基地的全科住培师资担任,主要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的培训。

效果评价:

全科住培医师和导师的沟通程度明显提高,学员成绩和学员满意度明显提高,并且有助于全科住培医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双导师制"在师生中均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建立有效的导师考核、评估机制是进一步完善"双导师制"的关键。

反馈式教学模式

反馈式教学模式是在全科住培医师培训考核过程中加入反馈环节,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目前在我国大多数院校及规范化培训基地对学员实施的仍为终结性评价为主导的模式,反馈多为考核结束后进行反馈总结,而反馈式教学模式则是倾向于过程性评价,考核过程中不同角色人员都参与反馈过程,即时反馈,并且利用多种形成性评价量表,如Mini-CEX等对全科住培医师进行反馈,形成一个完整的反馈体系,从多角度多维度帮助全科住培医师对学习过程进行记录、反思和总结。

  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进行反馈:

1

形成性评价教学模式:采用形成性评价体系,采取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向学员及时进行反馈;

2

运用标准化病人评价和培训学员的教学模式:具体是每位学员2次接诊标准化病人,首次接诊后标准化病人打分并根据评分表予以反馈,1~2个月后学员再次接诊不同标准化病人,标准化病人再次予以打分、反馈。

案例: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研究发现采用标准化病人能较好地提高全科住培医师临床接诊能力,尤其是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并且提高了全科住培医师接诊的医患交流技能。

效果评价:

形成性评价对全科学员整体能力的提升有促进作用,不足在于对带教老师的知识和精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采用SP反馈能较好地提升学员的临床接诊能力,尤其是在病史采集和查体方面,但是在临床思维方面有待提升。

精准教学模式及效果

以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模式、CSGR和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均属于精准教学模式,结合全科住培医师的职业特征需求,制定精准具体的教学目标,以此满足全科住培医师设立的功能。CSGR是由临床教学基地的专科师资与社区实践基地的全科住培师资共同查房的方式进行联合带教,CSGR模式是专科师资及社区全科住培师资各1名共同主持,研究表明加入全科住培师资后,全科住培医师的理论成绩不仅明显提高,而且97.8%(44/45)的学员对CSGR模式在合作、教学、医疗等方面的价值表示认同,该模式优势在于充分利用了专科和全科两方面的优势,有助于全科住培医师全科思维的培养,针对性较强。

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是在教学查房中,教师对学员进行循证医学实践培训,并指导学员通过查找文献寻找针对查房病例的最新、最佳治疗证据,该模式在提高学员理论成绩的同时提升了学员临床资料分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信息检索能力,适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诊疗教学。精准教学模式需要对全科教学师资进行专项培训,并要求在全科教学中付出巨大的精力。

理论知识授课相关的教学模式及效果

传统的理论知识授课方式是老师对着准备好的幻灯片,机械式灌输式授课,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很少,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学生讲课的教学模式、思维导图3种教学模式是新型的运用于理论教学的教学模式。

效果评价:

这些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员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并且在学员沟通表达能力、学习积极性方面也能发挥优势(见表2)。

其他教学模式及效果

全病程管理强调医师对患者的纵向管理、全程参与患者的诊疗及随访的教学模式,全科住培医师从患者门诊就诊、入院检查、入院诊断、鉴别诊断、诊疗全过程及每日查房、出院及后续门诊复诊、随访的全过程。

案例:

中日友好医院眼科针对全病程管理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增强了医患沟通能力,有助于培养临床思维,同时标准化的全病程管理可以达到无差别的教学效果,具有普遍适用性。

效果评价:

"互联网+"思维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是线上"微课"与线下"模拟医学教学"相结合的形式,提供了可重复学习的资源,更加灵活,但是需要学员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

全科教学门诊模式实施及效果

1

垂直分层的门诊教学模式,即垂直带教是在3年培训开始时,带教老师带领全科住培医师在本院和社区每周固定时间进行门诊实践,分层带教是指不同年级的全科住培医师在门诊带教过程中侧重点不同。

效果评价

该教学模式在保证培训质量的同时坚持了全科的专业特点,避免全科住培医师培养沦为专科轮转的叠加。

2

GP-IP全科带教模式,是导师制门诊带教,具体内容包括全科未分化疾病诊治包、全科Pendleton与RICE问诊模式带教、全科应诊录像带教、全科PBL教学4个模块。

效果评价

该教学模式得到了全科住培医师和专家的认可。

3

督导式门诊是学员为主体、老师作为协助者进行门诊的教学,反馈是门诊教学的重要环节,建议由全科住培医师先自行反馈,教师针对反馈结果给予"三明治"式的反馈,表扬优点、提出不足和促进改善,督导式门诊教学能增进师生交流、提高学员对常见病的诊疗思维能力。

效果评价

该教学模式利于增进师生交流、提高学员对常见病的诊疗思维能力。

其他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培训基地将几种教学模式联合应用并取得不错的成果。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将情景模拟辅以PBL教学,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将CBL和TBL整合教学,这些研究均表明将单一教学模式进行整合能够弥补单一教学模式的不足,达到较好的效果。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上一篇: CGP发现|熬夜能让你肥胖,更能让你与这...

下一篇: 2022年《中国全科医学》高影响力论文名...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