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徒手治疗急性原发性痛经妙招集锦!

时间:2023-05-17 15:36:4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声明:此篇文章仅针对于无盆腔器质性疾病的原发性痛经而论,且只用于急性止痛,『治标不一定治本』。请大家在临床工作中积极查明痛经病因,对因论治!

大姨妈是女性最熟悉的亲戚了,每月都要来;可是很多妹子的大姨妈,每次来必携带一股洪荒之力,从小腹部开始蔓延,直冲大脑,最后疼到精神恍惚,眼冒金星。

这就是痛经!

痛经是指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者。根据有无盆腔器质性疾病将其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

前者病因不明确,不伴盆腔器质性疾病。后者病因明确,因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经期腹痛,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等。

原发性痛经占痛经90%以上,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PG)含量增高有关,PGF2ɑ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子宫缺血缺氧,是造成痛经的主要原因。

增多的前列腺素进入血液循环,还会引起心血管和消化道症状。目前对于原发性痛经西医治疗主要以非甾体抗炎药和避孕药为主。

现代中医师多认同痛经的发生是由于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骤,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胞宫、冲任失于濡养,从而导致『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其病位在冲任、胞宫,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痛证。

中医将痛经主要分为寒凝血瘀、气滞血瘀、肝肾亏损、阳虚内寒、气血虚弱、湿热瘀阻6种证型,其中以寒凝血瘀、气滞血瘀证最多。

寒凝血瘀型痛经主要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经血量少或经行不畅,经色紫暗有块,『块下痛减』,畏寒或手足欠温,乳房胀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苔白,脉弦或沉紧。以上各症,但见两症便是,不必悉具。

很多女孩急性痛经非常剧烈,甚至不可走路,中医点穴、按摩、艾灸等有时可以达到即刻止痛的效果,具体都有哪些方法呢?经前有哪些护理途径可以预防痛经呢?

下面就介绍一下痛经的中医简易紧急解痛方法。下面介绍的方法只是治“标”,止痛之后还是要去专业的科室诊疗以求治“本”。

(一) 按揉穴位

01 耳穴

盆腔、神门、内生殖器、腹、肾

《素问·口问》中所述:“耳为宗脉之所聚。”耳与全身的经络紧密相联,并通过经络的传导到达相应脏腑而治疗相应脏腑的疾病。

现代研究结果表明,刺激耳穴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节神经、平衡内分泌等作用。刺激耳穴可提高脑内抗痛结构的功能,释放内啡肽、脑啡肽,因此止痛效果好。

急性痛经可以用手指或棉签的硬头等工具按压以下五个耳穴(盆腔、神门、内生殖器、腹、肾),取按压最酸胀处,直上直下按压,一个穴位按压30下再换下一个穴位按压。

图片来源 | 网络

02 穴位

血海、地机、三阴交、十七椎

找穴位的时候,可以用手压一下,如果有明显的酸麻重胀感,就是找对位置。

可选择手指按压,或将穴位表层的皮肤提起,穴无定处,按压时存在酸麻重胀感为宜,力度由轻至重,可按可揉可提起皮肤都能达到刺激的作用,可主按压一个穴位,也可多个穴位搭配按摩,不可一直按住不动,要按一下起一下,使血液流通。也可用热水摩熨这些穴位。

(1)血海穴

为足太阴脾经之要穴,按之可起到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的作用。有学者研究单针刺血海穴治疗8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总有效率96.25%。

简易取穴法: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

图片来源 | 网络

(2)地机穴

是脾经的郄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即时止痛效果非常明显。《女科经纶》引证程若水曰:“妇人经水与乳,皆由脾胃所生。”

可见痛经的发生与脾胃密切相关,选取脾经的地机穴治疗痛经,符合脏腑归经的理论。有研究表明艾灸地机穴后患者小腹部的血液灌注量有所增加。

简易取穴: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先找到阴陵泉(拇指沿小腿内侧骨内缘向上推,抵膝关节下,胫骨向内上弯曲凹陷处即是),直下量4横指即是地机穴。

图片来源 | 网络

(3)三阴交

三阴交穴为足太阴脾经腕穴,又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具有调补肝肾、疏肝理气、活血化癖之效。针刺该穴可使气机调畅、瘀血得出,“通则不痛”。

有研究表明痛经时针刺三阴交中多数患者的疼痛可在针刺后5分钟内得到缓解,留针5分钟后疼痛消失,5分钟缓解率为84.5%。

简易取穴: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四个手指的长度,如图所示),『胫骨内侧缘后方』。

图片来源 | 网络

(4)十七椎

十七椎为经外奇穴,又名腰孔,首见于《千金翼方·二十四针灸章》记载:“灸转胞法:玉泉,主腰痛小便不利,若胞转,灸七壮。第十七椎,灸五十壮”。刺激十七椎取其通调阳经之气,气行则血行,达通则不痛之意也。

有研究表明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在疼痛时进行针刺,只取一个穴位十七椎即可达到与选取多穴相同的止痛效果。

简易取穴:位于腰部,后中线上,第五腰椎棘突下。摸腰两侧有两个明显向外凸起的骨头便是髂前上棘,其水平对着腰部后正中线为腰4棘突,向下摸下一个凸起便是腰5棘突,十七椎便位于第五腰椎棘突下的凹陷处。

图片来源 | 网络

(二)推拿

注意:经期避免用力按压小腹及腰骶部,应以柔和、温热的手法治疗。

有研究表明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通过改善子宫动脉高阻、低速的血流特征,调节异常的PGF2α及PGE2水平,发挥止痛效应。自行在家可用的推拿手法有擦法、振法等。

01 八髎(liáo)穴擦法

八髎穴,又称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8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八髎就是8个穴位,所以叫做“八髎”。

八髎穴属足太阳膀胱经腧穴,足太阳膀胱经络肾、属膀胱。而督脉的第一分支,与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出于会阴部,在尾骨端与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的脉气会合,故八髎穴与女子胞的作用密切相关。

八髎穴本身亦为盆腔所在处,临近胞宫,为治疗男女生殖疾患、腰痛、泌尿系疾患的常用穴位,临床上亦多有报道八髎穴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简易取穴法:股缝往上摸到倒三角▽形骨头便是骶骨,中间凸起为棘突,两侧仔细摸一边有四个凹陷变为骶后孔,即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

有很多痛经患者表现为八髎穴周围组织肌肉僵硬有结节,此时用快速擦法使之温热,或用热水热敷此处,或对此处的结节实施拨法均可达到很好得疗效。

图片来源 | 网络

02 放松腹部及腰部肌肉

如沿两肋部沿肋弓擦,手掌心正对肚脐(如图所示),由慢至快振动使腹部肌肉组织带动振动。可用拿法、滚法放松腰部肌肉,颤法、振法放松腹部肌肉。

图片来源 | 网络

(三)艾灸

此法仅用于寒凝腹痛,表现为肢冷、畏寒、疼痛位置固定不移、绞痛等。痛经急救时可行坐灸会阴,也『可坐在热水袋上』,使会阴温热。注意温度不宜过高,小心低温烫伤。

(四)经前护理

  • 经前一周艾灸。具体穴位因人而异,需辨证论治,如艾灸公孙、太冲针对寒凝胞宫、冲任不和的患者,表现为痛经时伴呕吐、四肢厥冷,平素脾胃不佳,喜打嗝、反酸等。

  • 自我推拿,非经期每日一次,月经前一周隔日一次,三个月为一疗程。

(1)平躺,用右手从膻中穴往下推至耻骨联合的地方,从上往下推,推2分钟,推到耻骨联合上方时,加推摩大力度使之作用于子宫部,然后双手相叠置放在肚脐上,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各按揉2分钟;接着用振法作用于子宫部,力量从轻到重,持续2分钟,使力量传达至骨盆部。

(2)取坐位,双手搓热放在腰部肾俞穴的位置,连续放置5-8次,每次30秒左右,再在腰骶部进行上下推擦,使之有温热感为宜。

  • 『非经期每日跑步30min以上』。动则生阳,动的气行,气行则血行,适用于平素爱生气、面色无光泽、唇色紫暗、食欲差、经期乳房胀痛等的患者。

  • 忌生冷,忌辛辣,『不宜露脐、露腰、露踝』,保暖避寒。

提醒:若腰部持续腰酸,疼痛剧烈,月经量大或者两次月经之间有不规则出血,则一定要及时彩超检查和激素水平检查。

参考文献

[1]吴玉辉,郑常军,王平.针刺血海治疗原发性痛经8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7,No.236(06):401-402.

[2]史晓林,杨爱民,李凤芝.针刺三阴交治疗原发性痛经120例疗效分析[J].中国针灸,1994(05):17-18+58.

[3]李艳梅,卜彦青,侯文静等.十七椎与多穴对痛经患者即时止痛作用的观察: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1,31(03):199-202.

[4]陈勇,尚国栋,付国兵等.推拿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血清前列腺素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10):1355-1358.

[5]方芳,郭丽,刘云涛等.火针八髎穴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06):2406-2408.

上一篇: Age & Ageing:4周简...

下一篇: 补钾 ≠ 补氯化钾,正确的补钾方案在这里...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