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巴教授近10名高难度脊髓肿瘤患者亲历:安全手术、术后无瘫痪

时间:2023-10-05 17:19:0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在9月5日“国际脊髓损伤日”之际,《中国脊髓损伤者生活质量及疾病负担调研报告2023版》正式发布。《报告》指出,中国脊髓损伤患者数量激增,目前现存脊髓损伤患者374万,两便管理成为他们最迫切需要改善的临床问题和康复问题。很多人不禁要问,平常挺健壮的人怎么会摔一跤就瘫痪了?这要从脊髓说起。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是连接大脑和外周神经的交通要塞,大脑下达的任何指令都需通过脊髓传递给周围神经。脊髓在椎管内穿过,结构就像豆腐脑一样非常柔软,因此极易受伤。

脊髓损伤的原因大致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外伤性的,主要是由脊柱骨髓导致脊髓损伤;一类非外伤性的,比如说急性脊髓炎、脊髓的肿瘤以及脊髓的血管病变这几类。通常情况下,脊髓损伤后是不可逆的,患者需要终身要面对脊髓损伤带来的各种问题,如颈段脊髓损伤会导致四肢瘫痪,甚至出现呼吸障碍;胸腰段的脊髓损伤会导致下肢瘫痪等;还有因损伤导致的多种合并症,压疮、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神经病理性疼痛、深静脉栓塞、肺部感染、排尿障碍、性功能障碍、心理失衡等。

图片

得了脊髓肿瘤真的就无路可走吗?不手术放任肿瘤生长压迫脊髓可能就面临着瘫痪、生活无法自理的后果,选择手术术后依然面临着脊髓损伤、瘫痪的可能……其实随着显微神经外科的发展,目前脊髓髓内手术早已不是所谓的“手术禁区”,并且由于脊髓髓内肿瘤主要包括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海绵状血管瘤等,大多是低级别脑瘤,通常全切可以达到治愈性效果。

巴教授作为世界级脑肿瘤大师,擅长颅底、脑干病变、功能区、大脑小脑、脊髓等复杂位置的肿瘤性、血管性疾病的手术治疗,而在接诊手术的中国患者中,就有不少不少脊髓髓内肿瘤病人饱受病痛折磨但是因为手术难度大四处求医无门,最后找到了INC寻求国际神外大师的手术治疗,那他们的肿瘤最后切除了吗?切除得怎么样?术后恢复怎么样呢?

图片

1、33岁宝妈颈髓室管膜瘤-世界级高难度手术,术后3月正常行走

图片

图片

◉手术日期:2022年11月巴教授疑难示范手术期

◉患者情况:33岁的郑女士2016年因晨起颈部疼痛和自感右上肢无力,行核磁检查,提示颈椎椎管占位性病变,室管膜瘤可能。然而,医生考虑手术风险过大,有可能瘫痪,因此未做进一步治疗。2年后郑女士怀孕,虽然孕后期出现下肢轻微麻木,为了腹中胎儿的健康,期间一直未行任何治疗。然而1年前患者感到症状加重,右臂没什么力气并伴有手麻症状,左臂温度感觉异常,右腿也没什么力气,左腿麻木。2022年 8 月行核磁复查,提示颈椎椎管内占位病变,室管膜瘤可能,病变较2017 年范围明显增大。为了治好自己的病,更好的陪伴着孩子的成长,郑女士决定寻求世界大咖的治疗……

◉治疗过程:2022年11月23日,这台长达12个小时的世界级高难度手术在苏州独墅湖医院顺利完成,手术时长相当于两台手术——延髓和脊随髓内。巴教授全程站立手术,参与了全场手术的国内医生无不惊叹教授无与伦比的手术技术,感叹哪怕在世界范围内,这样大的一个手术也是非常罕见。

图片

◉术后情况:术后第一天ICU查房,郑女士意识清楚,呼吸吞咽等功能也正常,也没有出现四肢瘫痪的情况。术后第12天查房,郑女士已经可以正常下地站立,肢体活动正常,除了右手稍微无力,教授鼓励她相信自己可以恢复的。

术后3个月,在郑女士传来的康复视频里,她如今已经可以正常行走,术后无力的右手已经也可以正常抓握小物体、手部运动正常。虽然动作还略显笨拙,但是对于曾经不幸罹患脑干-延髓室管膜瘤病变累及范围达15cm,曾被告知手术十有九瘫的她来说,这份笨拙就如一次新生,像孩子重学走路一般,充满着希望和勇气。

2、21岁女孩-胸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

图片

◉手术日期:2023年3月巴教授疑难示范手术期间

◉患者情况:还在读大学的田田在一次参加完常规体育运动后自感后背轻微疼痛,两天后出现双下肢无力,检查诊断胸髓髓内出血性病变。后续病情进展很快,还出现小便困难,双下肢无力加重等症状。再次检查后确诊胸髓髓内6段海绵状血管瘤,医生考虑血管瘤位置比较深,在腹侧,手术风险大,建议保守治疗。远程咨询巴教授后,教授表示这次手术的目的是把现在存在的血管瘤拿掉。

治疗过程:3月24日,在苏州独墅湖医院,巴教授顺利为田田安全手术。

术后情况:术后第一天ICU查房田田意识清醒,交流正常。右腿伸直略微困难,脚趾活动正常。术后第五天普通病房查房田田感觉很好,右腿活动正常,双腿肌力正常。术后两周情况目前田田术后两周,已经可以下床行走活动,术前的症状有所缓解。术后两个月后,INC来到田田所在康复医院对她进行采访,她情况稳定,在家人的陪伴下进行积极的康复训练,日渐进步的她相信自己终有一天能够在阳光下自在漫步。

图片

3、28岁女性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生活

图片

◉手术日期:2022年11月巴教授疑难示范手术期间

◉术前情况:28岁的潇潇6年前开始出现肩部至腰部疼痛,刚工作的她以为是工作疲劳导致的,并未引起特别重视,只是定期进行按摩治疗。然而两年前,潇潇肩部后侧疼痛加剧,于当地医院行磁共振检查,提示髓内占位性病变,保守治疗无效。2021 年 7 月行增强磁共振提示 C3 水平占位,直径 7mm。当地医院排除炎性病变。因考虑到手术风险大,未作手术治疗。2021 年 10 月复查磁共振提示影像较前大致相仿。2022年6月磁共振提示大小约 8*12*14mm。2022 年 10 月磁共振提示 8*12*19mm。肿瘤持续进展,年轻的潇潇不愿意继续坐以待毙,等待脊髓髓内这颗炸弹引爆自己的生命,于是她开始四处寻求能够为自己安全手术的主刀医生。在病友的推荐下,她开始了解到这次为她成功手术的世界颅底大师——INC德国巴特朗菲教授。

图片

◉治疗过程:2022年12月4日,苏州独墅湖医院,潇潇的手术顺利进行,巴教授安全全切潇潇脊髓髓内的肿瘤,术后第一天ICU查房,潇潇已经清醒,意识清楚,四肢能够正常活动。教授表示等到术后第二天潇潇就可以转入普通病房,一些不舒服的症状,例如手麻等都是正常的,不属于术后并发症,后期能够恢复正常状态。

图片

术后情况:术后两个多月,潇潇传来了自己的术后随访视频,行走活动正如、抓握物体上举正常……和所有爱美的年轻女孩一样,她特意画上了漂亮的妆容,经历了脊髓髓内室管膜瘤全切术后的她状态良好,看起来几乎和常人无异,后脑勺那条细细的刀口被美丽的秀发覆盖着,任何人都想象不到,2个月前她曾经历过一场高难度的开颅手术。

4、14岁男孩脑干-脊髓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安全手术摆脱瘫痪风险

图片

◉手术日期:2022年11月巴教授疑难示范手术期间

◉术前情况:14岁的睿睿2016年底偶发左手抓握力弱,2017年初查出神经节细胞瘤;医生表示肿瘤生长缓慢,无法全切,还会复发,故保守观察。后两年病灶缓慢增大,运动能力减弱。2021年底,双侧肢体无力加重,左侧更明显。2022年睿睿再次就医检查,MRI显示桥脑+左侧小脑+颈3以上不规则信号,然而由于肿瘤位于脑干延申至脊髓,肿瘤占位大小33*42*94mm。在国内某医院做了第一次开颅手术,虽仍有不少残留,但手术取得完整病理,肿瘤导致的病情有适当改善,为后续手术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争取了时间……

◉治疗过程:2022年巴教授中国疑难示范手术期间,睿睿父母咨询巴教授能否为孩子安全手术,“我之前找的主刀医生也都非常优秀......但教授明确的告诉你最大的风险在于四肢瘫痪,同时他明确的告知全瘫痪的风险是1%。“ ,2022年11月16日,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巴教授为睿睿进行了手术,全程呼吸、心跳平稳,手术顺利,无新发后遗症。术后第2天转出ICU,巴教授查房时,叮嘱患者家属一定要多多给患者按摩,尤其要用上按摩肌肉棒。而巴教授亲切的中文问候,也得到了睿睿妈妈的夸赞:“教授您中文很好唉!”

术后情况:术后第11天,巴教授查房时,睿睿已经可以在父母的搀扶下站起来。当教授询问睿睿,“吞咽怎么样?”时,睿睿也能够亲自回答“可以……”!看到孩子睿睿的这么好,巴教授不由得竖起大拇指点赞“Very Good!”

目前睿睿在父亲的陪伴下积极进行康复训练,恢复得一天比一天好,相信就在不久后他就能回归校园,恢复正常的生活。

图片

由于睿睿的病程很长,爸爸为了更好的照顾孩子,一直学习护理。苏附儿医生都说睿睿爸爸的护理水平超过很多专业护士

5、40岁男性脊髓髓内肿瘤,风险大易致残

图片

◉手术日期:2021年教授疑难示范手术期间

◉术前情况:40岁刘先生因为出现持续的脖子肩膀酸痛、手抖、平衡性差、头晕等症状就医检查,诊断为脊髓髓内肿瘤,但是因为肿瘤长在解剖部位极其复杂的脊髓位置,手术瘫痪的风险极大,哪怕只是简单的活检,也可能会致残。多地资讯后都因为手术易致残建议不手术,但是不手术,症状只会越演越烈。

◉治疗过程:恰逢INC德国巴教授在国内进行示范手术,刘先生第一时间咨询了教授,结合刘先生的既往病史和影像资料,巴教授回复只要术中明确为肿瘤,那便是可以安全全切的,在国内医生的配合以及相关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等高科技设备的辅助下,巴教授主刀手术,于狭窄的方寸之内一层层剥离肿瘤,手术手法细致温柔,最终脊髓肿瘤被完整切除了下来。

图片

术后情况:术后当天拔除气管插管,术后第2天即转出了ICU,术后第3天可下地自如行走。术后两周出院,患者术前症状大多已消失,无新发神经功能症状,无术后感染或并发症。目前无需其他辅助治疗。术后一年INC随访刘先生,他表示恢复良好,感谢巴教授给了他新生的机会。

图片

6、5岁患儿-脑干颈髓胶质瘤

图片

◉手术日期:2019年巴教授疑难示范手术期间

◉术前情况:5岁琦琦,右侧肢体无力伴有吞咽困难2月,伴有呕吐、头痛。无其他病史,北上多家医院辗转求诊。为了减轻脑积水,于某医院行右侧脑室腹腔内分流术,行MR提示脑干胶质瘤、脊髓胶质瘤,但是症状不见明显改善,加重趋势明显。如不手术,孩子将有生命危险。 

◉治疗过程:此时正值INC巴特朗菲教授来华开展示范手术交流期间,琦琦一家得知世界颅底大师巴特朗菲教授对于此类复杂疑难位置肿瘤有非常丰富的成功手术经验,于是选择咨询教授,教授回复至少可以切除95%以上的肿瘤,于是巴教授主刀在国内合作医院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手术团队的配合下,肿瘤次全切(95%以上), 手术顺利,手术历时8小时。

图片

INC巴特朗菲教授为琦琦手术中

术后情况:术后ICU留观1天,神志清楚,完全自主呼吸,拔除插管,生命体征平稳,转入普通病房。患儿右侧肢体活动度、肌力较术前明显好转。术后1周,患者下地自行行走,无手术并发症出现。术后3周出院,术后2月可如同龄患儿生活。他们一家人对INC以及巴特朗菲教授更是充满了感激,曾多次微信致谢。术后3年,琦琦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样玩耍。

图片

图片

新华社、解放日报、新安晚报等国内主流媒体都曾报道过琦琦的故事,《国际医生集团推进中外神经外科交流,国内复杂脑瘤患者多了新选择》、《神经外科“世界级大师团”长三角示范手术:五岁患儿脑干“禁区占位”获95%切除》……国外专家来华长三角地区手术示范,同时也为多名疑难脑瘤患者带来了新的选择、新的希望……

图片

INC德国巴特朗菲教授脊髓髓内肿瘤手术切除要点

在上述脊髓髓内案例与国内医生交流过程中,提及如何做到安全切除脊髓内肿瘤,INC德国巴特朗菲教授表示,同样是神经外科,脊髓手术和颅内手术区别很大,脊髓手术更需要轻柔仔细。首先主要是显微技术操作,其次要重视对组织的保护,手术最主要的目的是脊髓功能保护与恢复,在保护脊髓功能的前提下,安全分离肿瘤-脊髓界面尽量全切肿瘤。

图片

巴教授强调术者在切除髓内肿瘤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原则:在切除肿瘤过程中尽量牵拉肿瘤壁而非脊髓来暴露界面和视野。视野干净有利于保持分离界面清晰。先采用超声刀进行肿瘤减压以便于牵拉肿瘤过程中不造成脊髓损伤。术者不建议强行剥离室管膜瘤的囊壁,因为目前研究表明这些囊壁不含肿瘤细胞,但这一操作却会很有可能导致脊髓损伤。

上一篇: Neurourology and Uro...

下一篇: 吸入一氧化氮对 COVID 19 相关的...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