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神丸治愈腹泻秘诀揭晓:肠道菌群成关键,天津中医药大学团队揭秘!

时间:2024-06-09 06:00:3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其显著特点在于呈现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胃肠道症状,但并无显著的结构性改变。而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IBS患者中最普遍的类型,IBS-D涵盖多个层面,诸如饮食习惯、内脏过敏现象、肠道屏障功能受损以及肠道微生物群失衡等。尽管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共同促使IBS-D的发生,但关于IBS-D的病理联系,目前尚未形成明确的认知。因此,在治疗IBS-D方面,仍缺乏明确且有效的治疗靶点。

四神丸(SSW),具有温肾散寒、涩肠止泻之功,临床上主要针对肾阳不足所引发的泄泻症状。目前,SSW已广泛应用于慢性腹泻、非特异性结肠炎以及IBS-D等多种肠道疾病的治疗,并通过减少炎症反应与调节肠道微生物活性来发挥其治疗作用。然而,关于SSW对IBS-D个体产生确切疗效的具体机制,目前尚存在不确定性,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日前,一篇名为“Sishen Wan enhances intestinal barrier function via regulating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to improve mice with diarrheal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的文章对此进行了相关探究。

图片

图1 论文首页

SSW对IBS-D小鼠胃肠道运动性的影响

研究制备了IBS-D小鼠模型,并监测了整个实验期间体重的变化(图2A),SSW药量分为低、中、高三个标准。在应激状态下,Mod组小鼠体重增长明显延迟,相比之下,SSW-L组则显著促进了IBS-D小鼠的体重增长(图2B)。经过为期三周的应激处理,Mod组小鼠的内脏敏感性显著增加。然而,SSW和Lop药物干预后,其基础内脏敏感性反应得到了有效逆转(图2C)。

此外,Mod组小鼠的粪便呈现软化状态,表明存在腹泻症状。因此,该模型成功诱导了具有腹泻特征的胃肠生理变化。SSW-M组、SSW-H组以及Lop组均显著改善了小鼠的粪便布里斯托尔评分和粪便中水分含量。同时,SSW-L、SSW-M、SSW-H以及Lop均对小鼠在2小时内的粪便颗粒输出产生了显著影响(图2D-F)。

在全肠道转运试验中,每组首个含有Evans蓝的粪便样本的洗脱时间详见图2F。相较于Mod组,SSW-L、SSW-M、SSW-H以及Lop处理组小鼠的洗脱时间呈现出明显的延迟。然而,相较于Con组,Mod组的剂量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水平。

在所有试验组中,Mod组小鼠小肠内Evans蓝的移动速度最快,而Lop组小鼠的移动速度最慢(图2G-H)。这些观察结果与对照药物的功能特性相吻合。此外,SSW-M和SSW-H处理显著抑制了Evans蓝的转运,其效果与Lop处理后的水平相当。肠道运动试验的结果与全肠道转运试验的结果保持一致,提示SSW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肠道运动功能,从而减轻腹泻症状

图片

图2 SSW对IBS-D小鼠胃肠道运动的影响

SSW可改善肠道神经递质代谢紊乱

相较于Con组,Mod组小鼠的5-HT、VIP及SP水平均显著上升,而在SSW组观察到部分逆转现象(图3A)。在结肠部位,相较于Mod组,SSW-M、SSW-H及Lop组小鼠的5-HT水平均显著降低,但通过5-HT受体拮抗剂可实现缓解。此外,SSW-L、SSW-M及SSW-H组小鼠的结肠组织VIP水平相较于Mod组显著上调(图3B),且SSW-M组小鼠结肠组织的SP表达亦显著上调(P<0.01)(图3C)。结果表明,SSW治疗能够有效抑制IBS-D小鼠的结肠兴奋性神经递质分泌,进而改善肠道运输功能

图片

图3 SSW可改善肠道神经递质代谢紊乱

SSW可恢复IBS-D小鼠的肠道形态和屏障功能

HE染色结果显示,Mod组结肠腺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同时有少量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现象(图3D),SSW干预亦显著改善结肠的病理变化。Con组结肠微绒毛结构完整,排列有序;Mod组,微绒毛出现大量破裂,排列紊乱,细胞间隙增大,细胞间连接减少;SSW-L组部分微绒毛出现破损,绒毛尖端呈现囊泡化,并伴有线粒体的肿胀和破裂现象。相比之下,SSW-M和SSW-H组的微绒毛结构较为完整,细胞间隙也有所减少。这充分表明,SSW能够增强肠道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图3E)。

在结肠AB-PAS染色方面,与Con组相比,Mod组显示出更为严重的腺细胞损伤和粘液层变薄现象。通过SSW-M和SSW-H的治疗,这些病理变化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图3F)。

图片

图3 SSW可改善肠道神经递质代谢紊乱

如图4A所示,腺体膜表面与上皮表面实现融合,并通过异位分泌方式释放粘液颗粒。在Con组中,腺细胞内含丰富的胞浆粘液,排泄功能表现正常。然而,在Mod组和SSW-L组中,腺细胞内的粘液含量明显减少,排泄功能也显著下降。相比之下,SSW-M、SSW-H以及Lop组的腺细胞胞浆内粘液含量丰富,排泄功能正常。

此外,研究还针对结肠内主要的紧密连接(TJ)蛋白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作为肠道粘液屏障和机械屏障完整性的关键生物标志物,Mod组中MUC2和Occludin的产生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与此同时,Mod中Claudin-2的表达水平相较于Con组有所升高。尤其是,与Mod组相比,SSW-M、SSW-H以及Lop组中MUC2和Occludin的表达水平显著提升,而SSW-H组中Claudin-2的表达水平则相对较低(图4B)。

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与对照小鼠相比,IBS-D小鼠肠道内MUC2和Occludin的荧光强度显著降低,经过SSW和Lop治疗后,这些蛋白的表达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图4C)。此外,SSW干预还有效改善了IBS-D小鼠肠道TJ蛋白ZO-1和Claudin-1的表达情况。综上所述,SSW治疗对于改善IBS-D小鼠的肠道屏障功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图片

图4 SSW恢复了IBS-D小鼠的肠道形态和屏障功能

SSW治疗激活自噬,缓解IBS-D小鼠的内质网应激

研究表明,激活自噬作用能有效减轻内质网应激反应(图5A),进而促使粘液分泌量增加。IBS-D小鼠肠道内的Beclin1以及LC3B-II/LC3B-I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62的表达上升,经SSW-H治疗,这些蛋白的表达情况得以逆转(图5B)。

在结肠内质网结构方面,Con组呈现出正常的内质网结构,并可见核糖体附着其上。然而,Mod组内质网结构明显扩张,囊泡腔直径相较于Con组显著增大。但在接受SSW-M、SSW-H以及Lop治疗的组中,内质网结构恢复正常,且囊泡腔直径显著缩小(图5C)。

免疫印迹数据显示,与Con组相比,IBS-D小鼠肠道内的GRP78、p-IRE1/IRE1、XBP1以及CHOP等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而在接受SSW和Lop治疗后,这些蛋白的表达水平均得到了显著下调(图5D)。

综上所述,内质网应激可能作为一种细胞内信号机制,对粘液分泌起到限制作用。而自噬的激活则在缓解IBS-D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SSW干预可能通过调节自噬和内质网应激途径,发挥其在IBS-D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图片

图5  SSW治疗激活自噬以减轻IBS-D小鼠的内质网应激

结论

总之,SSW能显著缓解IBS-D小鼠的腹泻与腹痛,还通过激活自噬、抑制内质网应激及促进黏液分泌等途径调节肠道屏障功能,揭示了SSW维持肠道稳态的新机制,为IBS-D的临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Zhao Y, Zhan J, Sun C, Zhu S, Zhai Y, Dai Y, Wang X, Gao X. Sishen Wan enhances intestinal barrier function via regulating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to improve mice with diarrheal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Phytomedicine. 2024 Jul;129:155541. doi: 10.1016/j.phymed.2024.155541

上一篇: 孔大陆教授组稿|庄严:基因突变特征分析在...

下一篇: 近30%中国人患有高血压!最新共识揭示9...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