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来临,急性腹泻患者增多,如何选择治疗药物?

时间:2024-06-16 06:00:4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夏季,高温潮湿,病原体生长繁殖迅速,许多人会因饮食不洁、吃冷饮、腹部受凉等原因出现急性腹泻。急性腹泻可见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时习惯(>3次/d),粪质稀薄,含水量增加(>85%),大便可伴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或发热等全身症状。处理不当会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者有可能会出现肾功能损伤、休克、酸中毒等,甚至危及生命,其危害不容小觑,需要及时治疗。那么,针对夏季腹泻,如何正确选择治疗药物呢?下面笔者参考文献给予总结,以飨读者。

1、急性腹泻常见病因

(1)细菌感染

食用了被细菌污染的食品或饮用了被污染的饮料等。常见细菌有大肠杆菌、沙门菌、志贺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等。平常多见的痢疾、感染性腹泻、霍乱等都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经粪口传播。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腹痛、肛门坠胀或脓血便等。

(2)病毒感染

大多由轮状病毒等病毒感染引起。病毒直接侵袭肠黏膜,使受损的肠绒毛变平变短,吸收面积减少,吸收功能发生障碍而导致腹泻。儿童多见,大便呈蛋花样,每天五六次,同时伴有发热和食欲减退等。

(3)贪凉饮冷

食入过多冷饮冷食、在空调房穿露脐装,或在健身运动后洗冷水澡等都容易引起腹泻。

可见有脐周疼痛、肠鸣,排出稀水样黄便。多数患者排出几次后可自愈,也有多达十余次的。

(4)进食过饱

因进食过多或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引起。患者排出酸臭的大便,伴有恶心、嗳气、腹胀、排臭屁等等。

2、急性腹泻处理原则

(1)急性腹泻通常伴随着人体水、电解质的大量丢失,因此应及时补充丢失的水和电解质,防止或纠正腹泻导致的脱水。

(2)除非有较严重呕吐,一般无需禁食。

(3)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止泻药物等。

(4)使用微生态制剂,有效地平衡肠道菌群,更快恢复肠道健康。

3、急性腹泻的治疗

(1)口服补液治疗

首选低渗性的ORS即口服补液盐(III),首日ORS服用量一般为累积排出量的1.5~2倍,应间断、少量、多次饮用,于4~6 h内服完。然后再补充继续排出量,根据大便量和脱水程度调整ORS剂量。

儿童轻至中度脱水:最初4 h的ORS用量(mL)=体重(kg)×(50~75),4 h内分次服完,4 h后再次评估脱水情况,根据稀便情况补充ORS。

成人轻至中度脱水:最初3~4 h给予50~100 mL/kgORS,以后每次腹泻或呕吐1次再补充60~120 mLORS,或者患者能喝多少,就服多少,服用总量通常为2000~4000 mL/日,直至腹泻停止。

因持续呕吐等无法口服ORS的患者可考虑先静脉补液。血压回升、呕吐停止后,再开始口服补液治疗。

禁用于少尿无尿、严重呕吐腹泻、肠梗阻、肠麻痹及肠穿孔等。

(2)静脉补液治疗

应用指征:频繁呕吐,不能进食或饮水,高热等全身症状严重中毒表现严重,尤其是伴意识障碍;严重脱水、低血容量休克、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者。

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晶后胶、见尿补钾。补液完成及脱水纠正后,如呕吐停止但仍有腹泻,可在静脉补液后数小时改为口服补液。

(3)止泻治疗

①肠道动力抑制剂

可减弱肠道蠕动,使肠内容物通过延迟,因而有利于肠内水分、电解质和葡萄糖的吸收,降低排便的频率和排便量。

表1 常用药物

图片

②抑制肠道分泌药

抑制肠道分泌,减轻腹泻患者的腹泻、恶心、腹痛等症状,缩短腹泻病程。

表2 常用药物

图片

③吸附收敛剂及肠黏膜保护剂

吸附肠道中水、气、致病微生物及毒素,或覆盖胃肠黏膜,对黏膜有保护作用。

表3 常用药物

图片

⓸益生菌制剂

通过补充肠道生理菌或通过改变肠道的酸碱度来促进有益的酸性菌生长、增加菌群的多样性、减少致病性菌群的过度生长,从而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用于各种腹泻病。

表4 常用药物

图片

(4)抗感染治疗

急性病毒感染腹泻常为自限性,一般不用抗病毒药物和抗菌药物,主要是对症处理,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细菌感染性腹泻需要应用抗菌药物,使用之前应首先行粪便标本的细菌培养,依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若暂无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则应根据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经验性地推断可能的感染菌,同时参照所在区域公布的细菌药物敏感数据选择抗菌药物;除非特殊说明,抗菌药物的疗程通常为3~5天。

表5 常见感染性腹泻病原特异性抗菌药物选择

图片

4、治疗急性腹泻的中成药

夏季急性腹泻多属于中医“泄泻”病之肠道湿热证、食滞胃肠证。可参考使用下列中成药治疗。

表6 中成药

图片

另外黄连素在临床中一直作为非处方药用于治疗腹泻。它是从黄连、黄檗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生物碱,对多种细菌如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及白喉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其中对痢疾杆菌作用最强,是治疗细菌性胃肠炎、痢疾等消化道疾病的常用药,对于辨证为湿热型的夏季急性腹泻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注意:G-6-PD缺乏者禁用黄连素,因其可引起溶血性贫血以致黄疸。

参考文献

[1] 孙峰,张文宏.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治疗新进展[J].微生物与感染,2013,8(4):255-26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诊疗规范(2020年版),国家卫健委官网.2020.

[3] 细菌性痢疾诊疗方案(2023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上一篇: 刘嘉:结直肠癌外科治疗科普及早诊分子标志...

下一篇: 【指南与共识】| 侵犯邻近脏器的进展期胃...


 本站广告